婆媳關系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曆史倫理話題,千百年來,一直困惑着千千萬萬個家庭。随着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封建舊觀念的“婆婆至上”,早已成為了曆史,但是在許多家庭中,婆媳關系仍然是個不可避免的糾結。僅從兒媳婦對婆婆的稱謂上,即可窺見一斑。有人問:媳婦對老公稱呼婆婆為“你媽”或“咱媽”,或者喊婆婆為“媽”、“我媽”,究竟有何區别呢?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别确實很大。
稱謂“你媽”,表面上看是為了與自己的親媽區别開來,也免混淆,而聽起來似乎總是顯得有生分的感覺。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婆婆都是把兒媳婦當作親閨女來看待的。尤其是獨生子家庭,更是如此。而兒媳婦又是兒子心愛的人,是真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個鍋裡拿勺子的一家人。特别是有了孫子輩以後,天倫之樂更增添了彼此之間的親情交流和無窮歡樂。
婆婆幾乎可以完全犧牲自己,一切為了整個家庭着想和服務,全心全意做好無償全職“保姆”。固然有的婆婆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但是基本上都是盡力想把家庭搞好的。問題是,總是會有一些家庭中的兒媳婦就是不太領情,甚至反感、扺觸,弄得婆媳關系較為緊張。可見,從兒媳婦口中說出的“你媽”,分得很清楚,就有了不是一家人之嫌,甚至含有不夠尊重,厭煩和讨厭的意思成分。
稱謂“咱媽”,情況就不相同了,所表達的意思是,和老公彼此融為一體,是“咱們倆人共同的媽”,聽起來要親切得多。現在的婚姻都是自由戀愛,男女雙方完全自願才結婚的。因此,男女雙方恩恩愛愛,同心同德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婆媳一齊下廚,一塊逛街,一起做家務、帶孩子等等,本來就是家庭關系融洽的象征。有時婆媳之間開開玩笑,和睦的都會讓别人好生羨慕。由此可見,稱謂“咱媽”是沒有把自己排除在外,從而顯示出一家人的親近感。其實,這也表明了“婆婆也是媽”、“兒媳婦就像親閨女”的具體含義。
稱謂“媽”或“我媽”,聽起來就會令人感到更加親密一點了。有不少兒媳婦是喊婆婆為“媽”的,而喊自己的親媽為“媽媽”的。也有極少數的兒媳婦是直接喊婆婆為“我媽”的,而當别人有誤會時,才會解釋一句“是我婆婆”。顯然,這樣的稱呼會使關系更加滆洽,氣氛更加活躍,兒媳婦喊得親切自然,婆婆聽得高興順耳,有活一起幹,有快樂一起分享,齊心協力,關系和諧,一家人其樂無窮。因此,把婆婆喊作“媽”或“我媽”的兒媳婦,大多是真心地把婆婆當成和自己的親媽一樣看待的,至少是誠心搞好婆媳關系的。當然,虛情假意故意這麼喊的,就要另當别論了。
家和萬事興。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稱謂,還隻是一字之差,本來是無所謂的事情,但畢竟是家庭和睦與否的一個外在體現。也許問題并沒有那麼複雜,總之把婆媳關系處理得好,把家庭生活過得幸福美滿,才是最滿意的事情。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