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在讨論群裡問,買外資品牌汽車時,究竟是買全球車好還是中國專屬車型好?
話題一下子打開熱度,一部分人認為全球車品質好,擁有更多全球化的經驗,更值得信賴;但也有人認為根據中國消費者和中國市場優化的産品更好,因為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對産品的需求。其實,筆者更偏向于後者一些。
其實關于汽車中國本土化的問題,在汽車圈已經并不新鮮。近些年來,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和外資車企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諸多外資品牌都将中國市場劃歸為車企和品牌的第二故鄉,除了加速向中國投放更多新産品外,也更加重視本土化設計和研發的推進,紛紛在中國成立設計、研發中心。從豪華品牌到大衆化品牌,無一例外。
作為汽車發明者和豪華汽車的引領者,早在2005年,随着奔馳E級車作為首款國産車型投産,梅賽德斯-奔馳就開啟了在中國的本土研發進程,如今已經迎來第十七個年頭。目前,奔馳已經在這裡設立了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國際設計中心,最近又在上海設立了梅賽德斯-奔馳上海研發中心,持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研發體系。
“中國已成為關鍵的技術創新中心和行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中國客戶對創新技術的重視和期待,在全球市場幾乎無出其右。毫無疑問,強大的在華研發布局将推動我們引領電力驅動及汽車軟件領域的發展。”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表示。
奔馳一直推進“汲中國靈感,為中國創新”本土研發戰略,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意識到從本土化制造到本土化創造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貼近市場和消費者,更是用更快的反應速度應對消費需求和未來變化的最佳選擇。
從全球到中國
時光回撥到20年前,中國汽車工業薄弱,市場還處在萌芽狀态,那時的外資品牌進入到中國市場就是以開拓者的身份出現,全球車就是标準,被奉為圭臬。大多數跨國車企僅僅是将全球化的産品帶入到中國進行本土化制造,再賣給中國消費者。
外資品牌的動作,幫助培育了中國汽車市場,成為助力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功臣。但是現在,時代變了。
近些年來,中國市場不斷膨脹,在産品間競争加大的同時,中國消費也正不斷走向成熟,用戶對産品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提高,特别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推進,中國憑借強大的人口和互聯網優勢,以及國家在電氣化方面的決心,推動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再加上更了解中國人的中國品牌不斷崛起,人們對中國品牌的喜愛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對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拓展帶來了新壓力和新考驗。
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中國市場已經從過去的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而且企業、品牌間的競争加劇,在中國消費者變得愈加挑剔的大背景下,本土化研發、對消費需求和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吸引更龐大的本土化研發隊伍和人才,已經成為跨國車企研發部門的必由之路,因為這一定程度上決定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上的未來。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已經從過去單純地接受全球化的汽車産品和技術,演變成了龐大消費群體推動下,跨國車企産品和智慧、用戶和需求新的輸出地。所以,在中國設立創新與研發中心已經成為更多的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戰略。而中國自身的産業升級、市場變化,當然還有空前的引資力度,都是促進跨國企業從“在中國制造” 到 “在中國創造”的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拿梅賽德斯-奔馳的本土化來說,繼位于北京的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投入運營僅數月後,今年3月份,奔馳就在上海成立了研發中心,這可以看作是梅賽德斯-奔馳不斷強化在華技術創新實力的又一例證,彰顯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為什麼是上海?顯然無論是産業要素還是人才儲備,上海都獨具優勢。涵蓋了合資、自主、豪華、新勢力等各種汽車品牌,不少銷售公司、研發中心和制造工廠都齊聚上海,再加上長三角周邊汽車産業鍊的配套相當發達,對于企業加速創新是非常有利。
不過與去年落地北京的研發中心不同的是,上海研發中心将聚焦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吸引數百名在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雲技術、數據分析及車輛測試等領域的科技人才,将助其進一步探索全新技術和方向,為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帶來巨大的創新潛力。
在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平台管理、供應商管理負責人安爾翰看來,梅賽德斯-奔馳“因地制宜”的研發布局将發揮更大的靈活性,北京與上海兩地的研發團隊将協同合作,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和創新速度。
奔馳的中國攻略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早在2005年,梅賽德斯-奔馳就開啟了中國本土化進程,彼時梅賽德斯-奔馳在華的銷量僅為五位數級别。十年之後的2015年,奔馳以35%的增幅、36萬輛的銷量,創下了其在中國的銷量紀錄,讓中國一躍成為奔馳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的地位和重要性,對于奔馳來說,在以年為單位不斷升級。
伴随着中國經濟的崛起,後來5年間,這一火爆的勢頭繼續延續,在銷量層面實現了翻翻,中國市場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根據2021年的銷售數據顯示,中國繼續成為梅賽德斯-奔馳最大的單一市場,2021年中國市場共計交付新車75.88萬輛,全球市場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其中,奔馳S級車型中國市場銷量在全球的占比達到35.5%,超過三分之二的邁巴赫車型銷量來自中國。毫無疑問,中國市場依然是梅賽德斯-奔馳的“決勝手”,并逐步承擔更重要的增長和發展責任。
我們可以發現,開啟在華研發這16年來,本土創新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飛速發展的重要推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在中國的研發團隊從最初的10來人,拓展到如今的千人級别。現在的中國研發技術中心、上海研發中心和國際設計中心,已經構建起了京滬“創新雙城記”的研發體系,奔馳不斷用更高的研發效率,更快的決策速度,給中國用戶帶來更适合的産品和更領先的技術。
是的,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從長軸距車型的推出,到專屬設計元素,從産品舒适性的進一步提升,到定制化的智能互聯功能,從不斷提速智能化和電動化,到強化與本土企業開展廣泛深入合作,挖掘創新潛力,推進本土研發,愈加重要的中國市場和中國創造,也逐步在為奔馳強化全球競争力添磚加瓦。
目前梅賽德斯-奔馳的中國研發團隊已經基本具備從整車開發最早期的整體概念設計、車輛架構設計,到構成整車的各個子系統和功能這些領域的能力,不少在中國本土生産和銷售的車型也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師隊伍中,超過九成都是中國人才,這樣一群非常年輕的本土化工程設計團隊,為梅賽德斯-奔馳的年輕化步伐貢獻了重要力量,畢竟在奔馳全球消費市場中,中國用戶是奔馳全球最年輕,也是最具活力的客戶群體。
安爾翰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不僅是把工程研發方面的能力深植中國,還包括其對中國市場、客戶、政策和法規等各方面的深度理解,而不是單單把中國市場的研發需求傳遞給德國總部。
“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最有創新潛力的市場,而且擁有梅賽德斯-奔馳全球最年輕的客戶。因此,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研發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度理解中國客戶的需求,并把客戶需求落實到我們在中國的工程研發和設計工作中。”安爾翰在接受專訪時說到。
梅賽德斯-奔馳表示,随着中國成為德國之外最全面的研發基地,很多測試、放行工作就可以在中國完成,例如即将在中國投産的純電車型全新EQE,幾乎所有相關的測試、驗證和技術放行,基本都是在中國完成的。而EQE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車型在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完成更多的研發測試工作,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市場推出新車型的節奏也會随之提速。
事實證明,本土化将成為車企決勝中國市場的關鍵,而梅賽德斯-奔馳也将不斷抒寫“在華發展,與華共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