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家長和老師看完後想揍孩子的,一定是孩子的作業。
一位家長說:“我甯願幹苦力搬磚、甯願天天加班,也不想回家陪孩子寫作業。”
太有共鳴了,這是多少家長共同的心聲呀!
融洽的親子關系怎樣能在一瞬間被毀?沒錯,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就目前的情形來看,老師和媽媽已經成為高危職業。對老師來說,祖國的花朵,現在是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惹不得的“四德”原則,可看到作業和卷子的一刹那,老師的内心還是有想打 人的沖動。對于媽媽來說,孩子的作業和卷子更是能讓媽媽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控制住你的笑聲,一起來看看小學生作業到底有多雷人?
看這道補充成語的題,孩子,非要和數學聯系起來嗎?你是想顯擺一下你數學學得好嗎?“五八四十”是成語嗎?怎麼就想不到“五湖四海”呢?這是要氣死老師和媽媽嗎?
“你頭大嗎?”真敢寫。怎麼不寫“一頭大象”呢?平時學的“抱頭大哭”、“肥頭大耳”等都還給老師了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你是沒讀懂,還是對“死不瞑目”有啥誤解?
寫這答案的孩子也真不容易,居然每個圖都寫了四個字,想象力太豐富了。可是這也太直白了吧?什麼“一箭紮兩”、“大桶扣蛙”,“樹葉蓋臉”、“頂牛彈琴”,簡直颠覆了我對成語的認知。就不能腦子轉轉彎,引申一下意思嗎?這是要把老師笑死,還是氣死?老師是這樣教的嗎?
老師講個故事嘛,愛聽很正常,“哈哈大笑”用着不香嗎?非要“含笑九泉”那麼瘆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含笑半步颠“?
成語倒是用了不少,但是用得很别扭,“親密無間”來形容自己和父親的關系,不妥吧?“健壯如牛”形容爸爸的身體,怎麼聽都怪怪的,“奮不顧身”地學習也是很不恰當。老師批語都建議多看看成語故事了,咱還是得聽老師的話。
我大概數了一下,短短二百來字的作文,這個孩子就用了十四個成語,不得不說詞彙量還是很豐富的。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這麼多個成語放在文中,竟然沒有一個是用對的。
看完以上孩子們讓人哭笑不得的成語作業,其中也反映了一個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在成語的正确運用上存在很大的困惑。
成語故事是沉澱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藝術瑰寶,短短幾個字,就包含一段曆史,一個典故,一種智慧,是中小學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
雖說上課時,老師也會給孩子講成語知識,但這遠遠不夠。要知道大語文時代,語文知識的考核面越來越寬泛了,很多關于成語的考核都是課本之外的。
那麼,讓孩子從小做好成語積累,就是父母要為孩子做的重要事情。這不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作為一種品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成績提高。
隻是,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隻能一兩句話帶過,想再往深地講,自己也能力有限。
因此,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套成語書,不僅要讓孩子清楚地理解成語的意思,還要能夠幫助孩子準确地使用成語,防止孩子上面那樣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建議家長給孩子備一套成語的書籍,《成語故事》就很不錯。整套共10冊,大字注音,裡面的有很多有趣的插圖,每一個成語都有出處和具體的釋義,能幫孩子正确地理解成語的含義。而且書是采用大豆油墨全彩印刷,在孩子學知識的同時能保證孩子的健康。
孩子們喜歡用成語是很好的習慣,家長應該肯定和鼓勵。但要讓孩子要做到“肚子裡有貨”,就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了。
買一套《成語故事》,給孩子講一講,和孩子多玩玩成語接龍、數字成語、描述猜猜猜、方格填字,相信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有豐富的成語儲備量,在很多場合脫穎而出,收獲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