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船與天宮二号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2016年10月18日深夜,北京航天城指控大樓裡依然燈火通明。今晚,入軌飛行的神舟十一号飛船将在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的牽引下,追尋天宮二号空間實驗室的腳步,為完成交會對接做準備。
繼天宮一号與神八、神九、神十對接成功後,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自主研制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再次擔此重任。這次已升級更新的它,能否完成探測、捕獲、跟蹤、測量的光榮任務,又能否續寫太空情緣助“天神”再度牽手?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了解到,随飛船發射升空的微波雷達要在太空正常工作首先必須通過系統自檢。
在飛船升空後的第20個小時,安裝在“神舟十一号”微波雷達主機首次加電開機,并順利通過了自校準,之後與安裝在天宮二号上的應答機取得聯系。
數據判讀顯示雙方通信一切正常,天宮二号與神舟十一号以完美狀态在茫茫太空靜候最終“牽手”。
此時,距離交會對接計劃時間還有好幾個小時,微波雷達試驗隊成員正在數據判讀大廳,認真做着對接前的最後準備。
當晚22時許,神舟十一号飛船距離天宮二号還有200多公裡時,微波雷達再次加電,進入工作狀态為捕獲目标做準備。
“一切正常!”看着監控器上不斷傳回的數據,微波雷達總設計師孫武言語間透露出滿滿的信心,畢竟微波雷達已有了三次完成交會對接的驕人曆史。
微波雷達主任設計師蔣清富看着監控顯示器上不斷回傳的兩飛行器的相對位置信息,帶領團隊成員仔細判讀分析。
“有了,目标在這兒!”蔣清富指着屏幕大聲說道。此時,團隊每位成員都瞪大了雙眼,屏氣凝神,緊盯着監控器上的數字。可喜的是,監控器上顯示的數據遠優于研究團隊在任務前“雙想”會上的分析結果。
目标成功捕獲後,微波雷達緊緊鎖定天宮二号。此時,時鐘指針已過零點,軟件工程設計師徐秋峰眼睛仍緊緊盯着屏幕上的測量曲線,絲毫不敢松懈。
他表示,測量曲線很平滑,說明産品的跟蹤性能和抗幹擾能力還不錯。
“不同軌道高度的空間環境不一樣,軌道高度越高,空間高能粒子分布區域越廣、粒子通量越大,對設備的危害可能性越大。”蔣清富繼續解釋稱,“整個立在艙外的微波雷達系統要抗擊的住空間高能粒子的沖擊,必須有一套可靠的防護裝備,才能适應空間站未來長時服役任務的要求。”
此次執行任務的應答機正是因為搭建了一套自我修複系統,即便面臨空間的“槍林彈雨”,依然能堅守崗位、不辱使命。
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在研制微波雷達系統的改進過程中,研究團隊還充分考慮了後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要求,在算法、體制上都留有冗餘,可實現測量通信一體化。
此時,揚聲器裡不時傳來指揮員下達調度口令和地面測控站、“遠望”号測量船報告的聲音。
神舟十一号飛船與天宮二号相距僅剩約20米,微波雷達仍然跟蹤穩定。
“對接任務圓滿完成!”不一會兒,指揮大廳裡傳來交會對接成功的消息,雷鳴般的掌聲旋即響起。
微波雷達研究團隊的成員們都激動地站起來,相互擊掌、擁抱慶祝這一曆史性時刻!
“随着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任務的發展,25所不斷開拓創新,研制的空間産品正在實現跨代升級和系列化發展。”微波雷達項目所級指揮黃宜虎說。因而,此次任務已不僅僅是總體對産品的考驗,事實上更是研制團隊對自身技術的檢驗。
雖然微波雷達在交會對接任務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但對這個團隊而言,任務遠沒有結束。因為,在随後的30天裡,他們還将時刻關注微波雷達的工作狀态,繼續保障航天員的太空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