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缽水母綱(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 (Rhizostomatidae)、海蜇屬(Rhopilema),是大型食用水母,經濟價值較高,海蜇養殖多與蛏子(小人仙)、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花蛤(沙蚬子)、海參、牙鲆等水産動物混養,效益較為可觀,現将近階段遼甯東港地區海蜇圈養殖中出現的問題作一下分析,希望對養殖朋友有所幫助。
一、海蜇圈肥水
肥水是重中之重,是大頭,特别是對于混養的小人仙,肥水就是餌料,而對于難肥水或者沙底不保肥的圈,肥水需求更大。
1.1 如何肥水
海蜇、蝦主要以水體中浮遊動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蛏子更是主要濾食矽藻、綠藻為主,所以就需要通過肥水和投喂來維持水體中餌料生物量。海蜇圈肥水要求少施、勤施,維持40cm左右的透明度,這樣既能保證餌料數量,又能保證水質環境,不僅長海蜇而且長蚬。正常情況下,前期一般使用“氨基酸肥水膏”肥水即可,由于今年氣候還是不穩定,水色易轉、藻類易倒掉,可配合“糞腸球菌”使用,不僅能較好維持水色,穩定水質,肥起來的水亮爽有光澤,不緻過肥,還能真正到達底部,起到提肥、保肥的效果。
1.2 為什麼有些海蜇圈水難肥?
海蜇混養模式真正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病害問題并不多或并不那麼棘手,反而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水好,池塘中的海蜇、小人仙、中國對蝦、花蛤、海參長的就好,病害就少,水質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過肥鼓海蜇,水過瘦起青苔,海蜇、小人仙等長勢慢,每年前期總有一些圈水難肥,保證肥水産品質量、施肥足量情況下,肥水肥不起來,就不要不停地下肥,再下也不會起來,隻會沉積到底部,反而增加了養殖的風險,一定分析水難肥的原因。
水難肥的原因有很多,分析今年前期水難肥的主要原因有:
(1)限制性條件:溫度低、光照強度低、氣候不穩定,藻類繁殖慢,但有些圈确實今年反而還比較好肥;
(2)清塘消毒劑、殺蟲劑、殺草劑殘留多,水體藻種少;
(3)水質離子不平衡,水體營養失衡;
(4)菌群缺少,缺少有機質轉化的中介;
(5)肥水不當或不合理。
建議處理方案:
1)首先要解毒處理,可以解除導緻水難肥的殘留物質;
2)肥水之後鏡檢,确實藻類少,個體、數量不夠時,可以适當加注沒有問題的新鮮水源(有些外源水多甲藻)或補充藻種;
3)配合“糞腸球菌”使用,真正到達池塘底部,提肥助肥;
4)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磷源、碳源等,調節水質離子平衡,輔助肥水。
1.3 哪類肥水産品更适合海蜇圈使用?
肥水類無外乎無機類、有機類、生物類等幾種。
無機肥像化肥、複合肥,相信不少養殖朋友也還在使用,無機類肥水産品肥水較快,但肥起來的水鏡檢往往藻類較為單一,可能是單一的甲藻、金藻、裸藻、綠藻矽藻中的某一種藻,藻相單一,看起來水色很好,遇天氣變化卻很容易轉水倒藻,而且藻相單一,水質指标也異常,且不利于海蜇的生長;
有機肥主要指發酵雞糞、豬糞、鴿子糞、揪着等,此種肥料肥起來的水色也很漂亮,但卻易壞水,容易壞底,造成池底腐爛、發臭,不利于蝦、花蛤、小人仙的生長,容易造成細菌性疾病;
生物肥,主要指氨基酸發酵肥,定向培藻趨向性高,藻類多樣性豐富,水色亮爽,不污染水質,而且可以培蟲培餌,還可以直接濾食攝食使用,可以跟海蜇圈常用的蜢蝦、魚漿(海蜇可直接濾食,但易壞水、臭底,要勤調水改底)交替配合使用。
二、海蜇撞網是何原因,如何防控?
撞網是海蜇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也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各個階段都有發生,近期海蜇撞網的主要原因:
1)應激,今年氣候不穩定,天氣變化大,溫度的突然升高、下降,陰天下雨,大風,溫差過大,鹽度變化大等都會造成海蜇應激撞網;
2)甲藻,pH值過高,海蜇撞網多在上風口;
3)水瘦,投喂不夠,海蜇撞網多在下風口;
4)底不好,底質有機質,黑臭。
建議處理方案:
1)正常情況下撞網,潑灑有機酸之後,海蜇撞網現象即刻消失;應激情況下,還是潑灑抗應激産品更為有效;
2)甲藻,pH值過高情況,可有機酸解毒之後,使用大劑量微生态制劑,淨化水質,降低pH值,抑制甲藻;安全情況下,可使用殺藻劑;
3)水瘦情況下,要及時補肥追肥,并适當增加投喂即可;
4)底質不好,建議使用高鐵酸鉀或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等氧化底改改善底質,改善池底黑臭情況。
三、海蜇圈甲藻問題
甲藻是海水赤潮的主要藻類,也是海蜇養殖過程中危害最大的藻類,比較常見的如裸甲藻、海洋原甲藻、夜光藻、多甲藻等,特别納潮肥水時,要在大潮汛接近平潮時開始進水,進水後鏡檢,沒有甲藻,方可進行肥水;如若進排水時換進了甲藻,特别是片甲藻(原甲藻的一種),就很容易pH值偏高,海蜇産生應激反應,引起海蜇撞網,造成塌蓋症狀, 嚴重影響海蜇生長,危害很大。
3.1 海蜇圈發生甲藻所帶來的影響與危害
1)引起蜇圈紅水,水體腥臭,水體分層,上層水紅,底層水渾,易引起底層缺氧或夜間耗氧;
2)老化後産生甲藻毒素,會導緻水産動物中毒麻痹,影響攝食及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3.2 甲藻在海蜇圈過度繁殖的原因及處理建議
甲藻過度繁殖的原因:
1)池塘有機質多,所以片甲藻過度時使用大劑量的活菌制劑,可以抑制片甲藻,就是因為大劑量活菌制劑可以分解利用有機質,達到清水,降低營養的作用;
2)外海水有甲藻,換水時混入,池塘的水質環境适合甲藻生長時,便大量繁殖瘋長;
3)甲藻多喜堿性較高的靜止水體,水溫較高時也适宜甲藻生長,所以片甲藻發生時,多同時伴随pH值偏高現象;
甲藻過度繁殖處理建議:
1)甲藻為鞭毛藻類,細胞壁厚,比較難殺,易引起水體發紅、分層、底層缺氧,還會分泌甲藻毒素,影響攝食及生長,建議有條件的(換水前确保進水不含甲藻或其它不好藻類)先進行換水處理,晴天下午排頂層水;
2)以菌控藻,效果也不錯,可使用“芽孢杆菌” “糞腸球菌”或“乳酸菌”,劑量要大,通過降低有機質,促進有益藻類繁殖,調節pH值的作用,達到控制甲藻生長的目的;
3)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殺滅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