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曆,給我一個感受:現在的語文教學過于“淡化語法”。首先,日常考試甚至中考實題中,是少不了語法知識考查的。盡管分數不多,但在“寸土必争”的考試中不能輕視。其次,很多很多學生對語法一知半解、概念模糊。不能用語法理論支持閱讀、寫作等綜合性能力建設,造成“讀的越多越糊塗,寫的越多越混亂”。其實呢,語法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過了這一關,很容易做到條分縷析清清楚楚,為整體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即便是甲骨文,也是“成文即有法”
閑言少叙,讓我們攜手走進中文語法的大門。
什麼是語素
語素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一個語言片段一層一層地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單位,就是語素。
例如:我們要努力學習語文。
這句話可切分為——我們(主語)|要努力(狀語)|學習(謂語)|語文(賓語)
但這還不是最小的語言單位,再往下分——我|們|要|努|力|學|習|語|文
這九個單位就不可能再分了,每個單位就是一個音節,也有一定意義,當然它們也不再能夠單獨負擔句子成分功能了。比如,“語文”可以做為賓語,但分為“語”和“文”之後就不行。
那麼語素就是單獨的字喽?不是的。
比如:特朗普|訪問|布宜諾斯艾利斯。
其中,“特朗普”是三音節語素不可分割,“布宜諾斯艾利斯”則長達七個音節,同樣不可分割。
我沒空
您也許會說,看來不可分割的就是外國人名地名啊!?
又錯了。比如日常多見的“哆嗦”、“從容”、“慫恿”、“蝴蝶”、“玫瑰”、“逍遙”、“腼腆”還有此次疫情的罪魁禍首“蝙蝠”,都有不可分割的基本語義。
不可分割,更不可食用!
語素也有“自由”、“半自由”和“不自由”之分。
所謂自由語素,就是能夠獨立成詞,也可以合作組合成詞。位置可前可後。
例如:“膽”。其單獨可作為名詞,也可以組合成“膽量”“膽略”“膽汁”“膽固醇”“膽小鬼”“膽大妄為”“膽小如鼠”“赤膽忠心”“肝膽相照”“提心吊膽”“明目張膽”等等。
半自由語素,就不能獨立成詞,但是可以和其他語素組合成詞。組合時,其位置依然是自由的。
例如:“習”。現代漢語中不再單獨使用。但可以組合詞為“習慣”“習氣”“習以為常”
不自由語素,則在不能獨立成詞之外,甚至位置都不自由,要麼在前要麼再後。也叫“詞綴”。
例如:隻能在前的“老”。“老師”“老闆”“老婆”“老百姓”。隻能在後的“子”。“兒子”“孫子”“包子”“被子”“桌子”等等。
注意,此處的“老”雖然與表示年齡時間的形容詞“老”寫法相同,但其表示的語義完全不同,不可混淆。“子”也同理。
總之,詞是由語素構成的,語素是漢語中高于字但低于詞的存在。當然,語素的概念在考試中并不出現,本章隻需大體了解,為下一章的詞打一個基礎。
下節課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