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夢》劇照
□孫文輝
昆曲《湘妃夢》的編劇陳平、導演于少非,一位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現任院長,一位是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前任系主任,都是在中國美術界頗有聲望的畫家和教授。他們合作創作昆曲《畫夢詩魂》《孤山夢》和《富春夢》之後,又與湖南昆劇團攜手,編導出新作《湘妃夢》。
昆劇《湘妃夢》依據史料與傳說,以舜一生中的重要業績為全劇的主線,較為完整地表述了湘妃娥皇與女英的柔情與大愛。全劇文辭典雅,故事娓娓道來,充滿着詩情畫意。以德化怨,以柔克剛,是貫穿全劇的主旨。德,是男主人公舜修身、治家、平天下的力量之源;柔,便是女主人公娥皇、女英輔佐、扶持丈夫成就大業的智慧之泉。這股源泉,流淌在柔美的昆曲之間,更是錦上添花。
無論編導何等強悍,戲劇總是要依靠演員來體現的。《湘妃夢》中的領銜主演羅豔,是國家一級演員、湖南省昆劇團團長。前不久,在蘇州舉辦的“名家傳戲·當代昆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儀式上,羅豔作為此屆傳藝工程的名家,收下了上海昆劇團的陳莉、湖南省昆劇團的鄧娅晖為徒,傳授《牡丹亭·遊園》和《貨郎擔·女彈》二劇。她在《湘妃夢》中飾演娥皇一角,表演可用“口中袅娜,指下圓熟”(明·沈寵綏《度曲須知》)來概括。《湘妃夢》的表演依托于載歌載舞,而羅豔在中國戲曲學院三年的研究生學習,使她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她悉心揣摩、艱苦求索,逐漸形成了自己一種融戲曲、民族、通俗唱法于一體的新唱法。這一招,在此劇唱功較重的娥皇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女英一角由青年演員劉婕扮演。劉婕戲路寬廣,扮相靓麗,身段柔美,表演細膩,和羅豔在《湘妃夢》中扮演了好姐妹娥皇與女英,昆曲界的評論家們認為她們的形象、表演與造詣,也如同姐妹。
青年演員王福文扮演《湘妃夢》中舜帝一角。王福文2012年拜昆曲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正仁為師,曾獲第五屆中國昆劇藝術節表演獎,成為了目前湘昆劇團的當家小生。王福文扮演的舜帝,唱功、表演俱佳,他的樸實與穩重,使《湘妃夢》充滿着正義與陽光,讓柔美的昆劇充盈着一種陽剛之氣。
今年10月,《湘妃夢》亮相第六屆中國昆劇藝術節舞台,觀衆對來自郴州的湘昆劇團的表演、特别是全劇的整體實力,表示出由衷的贊歎。羅豔說:“好戲離不開好技藝。而好技藝是不會自己上身的,還必須勤學加苦練。”昆曲是“古董”,《湘妃夢》是“新劇”,湘昆劇團以古董搬演新劇,依靠的是以舊的形式來演繹新的作品,依靠的是演員紮實的唱做念舞傳統功底。
昆曲,是一個時代的産物。這個時代,就是物阜民豐的明代中葉。明代中葉由于社會長期處于相對的穩定,農業生産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發展。江南水稻畝産可達五六石;通過南洋引進種植了玉米、花生、番薯、辣椒、煙草、向日葵。這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年代。《湘妃夢》中,大禹帶領武士吹角号,拍盾牌;苗猷也帶領衆苗人持幹羽,随樂而舞;鳳凰、百靈、山雀、黃莺、畫眉等百鳥與娥皇、女英翩翩起舞:“棄矛戟随韶共舞,化幹戈苗漢同膚。伴鳳鳴,諧歌步,引鸾鳳旋空百鳥逐歌呼……”
聯想到當今的現實:中國倡導的“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不也是源于大舜“以德化怨,以柔克剛”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麼!真誠、寬厚、大度、包容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傳統法寶。
柔美之昆曲和湘昆《湘妃夢》,顯示出時代的品格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