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看電視劇和電影,很多時候,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疾病晚期的時候,醫生往往會通知患者家屬,準備後事吧,患者可能這一兩天就要死亡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醫生是怎麼知道的?
首先醫生能有這種判斷,離不開長期臨床實踐累積下的豐富經驗,我們平常能夠看到的醫生,很多都是本碩博連讀11年,讀完書後還要在各個科室實習3年,這才有可能成為一名正式的醫生。
一個正式的醫生,一天平均下來要看100個病人。這樣日積月累,看過各種各樣的病人,有了臨床經驗,再結合各種儀器檢測,就能根據這些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斷。
醫生是怎麼預測患者壽命的?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态
這是最基本的生命指标,包括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這裡面其中任何一個指标出問題,都有可能出現生命的危險。比如血壓,如果一直往下掉,用藥物也維持不住,那就非常危險了。心率忽快忽慢,或者心率持續加快,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例如室上性心動過速等等;還有患者的意識情況,是不是一直昏迷,呼之不應,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對疼痛刺激沒有任何的反應。有一些專門的指标,用來計算患者的意識情況,處于深昏迷還是淺昏迷。
第二,臨床經驗
臨床經驗有時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醫生,會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做出非常客觀和準确的判斷。雖然臨床經驗沒辦法寫進治療的指南,但有時候确實是非常可靠的。很多時候,醫生隻需要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查體情況,以及輔助檢查的情況,就能夠大緻判斷這個患者的預後,應該來說,可以達到八九不離十的程度。醫生也是根據這些情況,才能夠跟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家屬,現在患者病情危重,預測接下來的轉歸情況,是否還有搶救的價值和希望。
第三,檢查指标
進入疾病晚期的病人,一些關鍵的檢查指标肯定會出現異常,例如血常規裡面的白細胞數量,血紅蛋白,血小闆數量,感染指标PCT,血氣分析,患者的血氧,電解質情況,乳酸情況,有沒有嚴重的酸堿失衡,肝腎功能,心髒的功能等等。還有影像學的檢查,包括CT,核磁,超聲等等。例如重症肺炎的患者,肺CT的情況,血氧情況,都有助于判斷病情。
但很多時候,醫生不會輕易表這種态,畢竟醫術再高明,經驗再豐富,也隻是預測,很多事情的發展往往會超出醫生們的預期!醫學上也曾發生過很多被下了死亡判決書的病人,憑着強烈的求生欲,慢慢恢複過來的事例。
因此,隻要病人還活着,醫生就戶全力以赴,盡力救助!醫生都希望患者的病情能夠好起來,但有時候确實是回天乏術,隻有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的痛苦,讓他們安詳的走完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