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假期,正逢“塞外糧倉”内蒙古河套地區農忙時節,當地農戶搶收秋糧,确保600多萬畝玉米顆粒歸倉。
↑臨河區幹召廟鎮黃濟村村民收割玉米。(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攝)
連日來,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黃濟村的田野上,馬達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割玉米,農戶及時将機器分揀出來的玉米棒運回家。村民吳萬生說:“今年病蟲害少,田間管理好,種的75畝玉米收成看好,初步測算,每畝能産5000多個玉米棒子。”
記者現場看到,黃濟村周圍都是集中連片的玉米,10多台收割機來回穿梭作業,一根根黃燦燦的玉米棒滾落進車廂。黃濟村黨支部書記吳萬平告訴記者,全村7400畝耕地都建成了高标準農田,實現從種植到收割的全機械化作業,産量和效益穩步提升。今年,全村種植5100多畝高産玉米,預計每畝同比增産50公斤左右。
↑臨河區幹召廟鎮黃濟村村民收割玉米。(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攝)
據介紹,臨河區是全國産糧大縣,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環境無污染等原因,種植的玉米具有澱粉含量高等優點。近幾年,當地以建設高标準農田為契機,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無膜淺埋滴灌等技術,進一步提高玉米産量和質量,實現大田最高單産超過1.1噸。“今年臨河區玉米種植面積達100萬畝,比去年增加16萬畝,逐步實現高标準建設、現代化種植。”臨河區農牧局局長李泉說。
記者在臨河區八一鄉八一村走訪發現,全村4700畝玉米的收割工作已完成大半,多數農戶已将收獲的玉米運送回家,收割機則将玉米稭稈粉碎還田。剛結束玉米收割工作的農機手汪志強說:“過去我們村的耕地沒有進行高标準建設,地塊小,壟道短,收割機回轉作業比較費勁,1天最多能收割40多畝玉米。現在全村已完成高标準農田建設,我1天能收割80多畝玉米,效率提高1倍。預計今年每畝玉米産量達到1000公斤以上,高标準農田變成高産田、高效田。”
↑臨河區八一鄉八一村村民收割玉米。(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攝)
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擁有1100多萬畝耕地,是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優質玉米主産地。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局長李斌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巴彥淖爾市采取集中投入、連片治理、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方式建設高标準農田,逐步實現“一戶一田”“一村一田”的格局,實現畝增産100公斤左右、增收10%以上,讓良田多産糧、農戶多增收。
據了解,今年巴彥淖爾市玉米種植面積達617萬畝,預計平均單産達815公斤、總産量近50億公斤,同比增産3.45億公斤。全市現已安排1600多台玉米收割機進行秋收,預計在10月中旬前完成。(記者李雲平)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