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肖鋒
公安部的戶籍登記數據表明,2020年全中國出生人口與2019年相比下降15%。
人口出生率下降,怎麼辦?
先說答案,人口出生率下降,真沒什麼辦法,發達國家沒辦法,我們也沒辦法。
這是全球大趨勢,随着現代化水平提高,生活品質要求提高,人們趨向于少生或不生孩子,你怎麼鼓勵也沒用。否則,歐洲就不會引入那麼多難民了(多數是年輕人口)。你以為單純是為了人道主義嗎?
但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還真得想辦法,否則,經濟發展不起來,“社會”也難以為繼,沒有了後續新生力量,整個社會必定死氣沉沉,缺乏活力。
所以,鼓勵生育不是單純增加人口數量,而是減緩老齡化沖擊,讓社會更有活力。
去年,韓國成世界首個零出生率國家。2020年韓國統計廳發布,合計生育率僅為0.98,即平均1名女子終生生産不到1名子女,成世界第一個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中國人民沒慶幸多久。中國的出生率正向韓國看齊。2020年全中國出生人口為1004萬,而2019年的這一數字為1179萬,開放二孩後的2018年出生人口達到過1780萬。
2020年高考人數1071萬人,已經超過了2020年新生兒1003萬人。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數字,一代人之間,人口數量銳減一半,這對于房地産、教育、服務業、養老多個創業都是标志性轉折。
我預計未來幾年隻要疫情沒有徹底控制,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還會繼續。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在疫情中誕生。
當然人們會寬慰說,這是疫情期間,屬非正常出生率,2021年會有所反彈。會嗎?
可能不會。因為近年來人口出生總體趨勢是走下坡路的,2021年仍會延續這一趨勢,除非有重大利好刺激,比如得力的鼓勵生育措施出台。
從一二胎比例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顯高于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達59.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這說明“全面兩孩”政策發揮的作用。
2021年,想生二孩的家庭已經完成任務,不想生的還是不想生,想生生不出來的(比如70後尾)永遠也生不出來了。
怎麼辦?
當然是及時出台放開生育甚至鼓勵生育的人口新政了。
别的國家給新生兒補貼,我們也可以照辦。給幾千、幾萬元獎勵,數額可以是象征性的,但國家鼓勵的勢态非常重要。這說明全社會開始有了人口下降的危機感!
當然,不少人認為中國現在人口已經夠了,再減少也不怕。但要認識到,人口下降的重要結果不是數量上的,而是質量上的,在一個老齡人口超過年輕人口的國度,不要說趕超,就是保持起碼的活力也難。
除鼓勵生育新政之外,就是搬掉擋在生育面前的房價、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
首先是高房價。通常認為,高房價是最有效的避孕藥。當前,收入沒漲甚至下降,房價卻漲得兇猛。這更堅定了人們不生的決心。高房價不是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征,是經濟發展後繼乏力的指标,因為沒人了,什麼也發展不起來。
其次是孩子培養成本太高。生娃已經成了個人家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力的義務,國家和社會的角色不能缺失,該免的就免(各項稅費),該有的福利(牛奶金)和補助(教育基金)不跟上,生育率還會下降。
同意吧?
第三,生育率低還有更深層原因。許多韓國女性表示生孩子以後經濟壓力增加(因為不能升職),在職場得不到平等待遇(非男性不招)。中國何嘗不是如此?
亞洲四小龍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或地區,無他,家庭壓力太大,女性社會地位太低。女性地位低,無論在家裡還是職場上,她們用不生育來抵抗。當前的生育率下降,可看作是現代女性用肚子來投票。
生育率都這麼低了,還讨論家暴的是與非,早該學學北歐,讓奶爹也有假期,多多分擔養娃責任。
至于那些有育齡女職工的單位,就該給予減免稅,按人頭算,新生一個稅費上減免一定額度。這樣才不會讓單位領導和公司老闆當冤大頭。
有人會說,都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了,機器人幹活,現在人口已經夠了。
其實,人口結構才是關鍵。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提高人口素質是兩大并行不悖的任務,不可對立起來。
附一個日本人口政策失敗的例子:
看看日本年輕人面臨的房價、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
先說醫療:日本15歲以下的娃看病免費,不管是私立公立醫院。
再說住房:不讨論中日兩國具體房價了,反正現在有一線城市的人到日本買房,現在中國一線城市房貸利率4.8%往上,而日本是1%左右。要是1%的房貸利率,咱們炒房團不得瘋了?
最後說教育:房子為啥貴,重要原因之一是學區房。而日本基本是沒有學區房這個概念的。日本絕大多數中小學是公立學校,老師在一所學校不能待超過六年,不同地方的教育水平差異不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即便政策給到這個份兒上,日本年輕人仍然不願意生娃,甚至連婚都不願意結。在40歲的日本人中,每6名女性/ 4名男性中就有1名從未結過婚。
少子化已成為日本頭号問題,沒有之一,日本内閣甚至從2007年開始專門設置一個大臣,專門制定少子化對策的。十幾年來也出了各種政策,發補貼、延長産假、增加保育園數量,效果如何?
有人讨論人口危機,說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是嗎?但願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