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古人到底是如何看時間的?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人們沒有準确計量時間的工具,隻是以太陽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普通百姓看時間是按照時辰,按照太陽的高度,如日上三竿等;還有焚香的時間,例如一炷香的時間。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鐘。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山石、林木等物在陽光照耀下會投射出影子,有聰明人就發現,這些影子竟然有着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用來觀測時間。
“圭表”是一種依靠計算日影長度來計時的工具,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在地面測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測量表影的刻闆叫做圭。時間又被稱為“光陰”,意即太陽在地上留下的陰影,光陰一詞就和圭表有關系。
圭表是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曆年。在很長一段曆史時期内,中國所測定的回歸年數值的準确度都居世界第一。通過進一步研究計算,古代漢族學者還掌握了二十四節氣的圭表日影長度。
這樣,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曆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曆年以及二十四個二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不過圭表雖然能夠計時,但功能有限,唯一能完全确定的時刻就是正午時分。于是,中國古人對圭表進行改進,創制出計時功能更強的計時裝置——日晷(guǐ)。
如今我們使用的曆法叫做格裡高利曆。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是由一個叫做格裡高利的人改革的曆法。
一直以來歐洲用的都凱撒大帝時代就已經制定的儒略曆,儒略曆一年為12個月,大小月交替,每隔四年在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的平均長度為365.25日,從凱撒大帝起到當時已經延續了将近1600年,和實際的誤差越來越大。
因此在1582年教皇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改制,轉而使用格裡高曆,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公曆,兩者相差了10天左右,因此教皇下令跳過了這是天,從1582年10月4日太陽下山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就直接跳到了10月15日。
準确的說儒略曆就是最早的陽曆,它是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觀測與主導下制定,并由儒略·凱撒大帝(蓋烏斯·尤利烏斯·恺撒)發布的新曆,将早期羅馬的曆法統一成了新曆!
儒略曆的制定與月亮陰晴圓缺無關,純初取地球環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準!各位在這裡肯定有一個問題,難道古羅馬時代就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了嗎?
其實當時還真有人知道,古希臘的阿裡斯塔克和赫拉克裡特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但當時日心說并沒有流傳,僅僅是以太陽的年周期運行特征制定的曆法,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并不清楚是地球繞着太陽轉還是太陽繞着地球轉!
儒略曆的一年為12個月,合計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一年合計366天?沒錯,羅馬人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他們将經常二月份處決犯人,不愉快2月份減掉了一天,因此儒略曆中的2月份隻有29天。
那又是怎麼變成28天的呢?這是凱撒的繼任者奧古斯都生日在8月份,因此将2月份減掉一天,增加到了8月份,因此變成了7月31天,8月也是31天,而二月則變成了28天,每四年才會有一個29天出現。
儒略曆的一年長度365.25天,回歸年的長度是:1回歸年 = 365.2421990741日 = 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儒略曆短了11分14秒,400年就會多出三天,時間越久與真正的地球公轉運動誤差會越來越大。
終有一天會誤差到六月份的北半球就開始下雪,這不必驚訝,隻要差180天即可,理論上大概是24000年,當然這會在很久以後,但16世紀時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
因此在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的主持下改革儒略曆制定了新的曆法,教皇格裡高實施新曆時,将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改為格裡高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
這誤差的十天就是羅馬時代到十六世紀這1600多年的誤差累積在這十天中直接消除,格裡高曆在頒布時同時除了将把1582年10月5日改為10月15日外還有一條規。
年号不能被400除盡的年(輪到閏年)(比如1700、1800年)不再算作閏年,這個規定糾正了春分的誤差,避免将春分提前十天導緻節氣錯誤,另外将格裡高曆中的年平均長度調整為365.2425日,與回歸年僅差26秒。
因此格裡高曆大約過3300年才會誤差一天!為什麼格裡曆中會有那麼多規定?
因為天數是整數,無法分成半天或者小半天,但回歸年的點卻是一定的,所以格裡高曆中制定了這個标準來盡量消除這個誤差!很多朋友會認為儒略年就是儒略曆中的年,因為儒略年的長度就是儒略曆中年的長度。
其實現代儒略年的含義并不是和儒略曆并沒有什麼關系,隻是一個測量時間的長度!比如光年中的年時間就很關鍵,因為年的定義很多,比如恒星年,回歸年,交點年等等,算哪個呢?
天文學上規定了一個儒略年即365.25天為光年中年的标準,每天為國際單位86400秒,總數為31,557,600秒。
也就是說,即使過了1萬年,也隻有3天的誤差。這樣修改就可以修正儒略曆帶來的巨大誤差,但并不是說,這個曆法就完全準确的,相反,它還是有點誤差,隻是十分小而已。
而且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元4000年,或者8000年,12000年是設定成閏年好,還是不閏年後,根據計算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是不閏更好。但由于目前還遠遠用不到。所以,這些年頭閏不閏還沒有定論。
我們繼續說回格裡高利曆法改革,即使要改革,實際上也要考慮到已經造成的10天誤差。格裡高利就決定,當時的10月4号第二天算成是10月15号,這其實就是減掉了10天的誤差。
後來,格裡高利曆修改過的這個曆法就被廣泛接受了,并且一直持續到了至今。而正是他的這個改革,才會出現了1582年的10月份,沒有5-14日,這其實是為了補儒略曆1000多年所産生的誤差罷了。
照人類現在這個造法,能不能熬過去2080都是個問題。講真,再過60年,再回到庚子年,地球環境可能就撐不住了,在那個時候,人類又該如何生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