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眼界#8.22《道德經》逐句解讀: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夫唯無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故去彼取此。
解讀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人民不害怕威壓,那麼更大而危險就會到來。
畏:害怕。威:權威,威懾,威勢。第二個威危,危險。至:到來。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不要逼迫人民的居所,不要壓制人民的生路。
狎:通狹,壓迫,逼迫;輕慢,侮辱。所居:安居。厭:即壓,壓迫,阻塞。所生:生活,生路。
夫唯無厭,是以不厭:正因為不壓榨人民,所以人民不會厭棄。
夫:句首語氣詞。
唯:因為。不厭:不壓迫。厭:厭惡,厭煩。是以:因此。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所以聖人自知不會自我炫耀,自愛自重不會自己顯示尊貴。
自知:有智慧。不自見:不自我張揚、表現。見同現,顯露,顯示。
自愛:愛惜自己。不自貴:不自以為高貴。
故去彼取此。所以摒棄自見,自貴,而存取自知,自愛。
故:所以。
去彼取此:舍自見、自貴,取自知、自愛。抛棄不好的做法,選擇好的做法。
大意:
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權威時,那麼就危險了。
不要逼迫人民使其不能安居樂業,不要壓迫人民使其無法生存。
隻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所以聖人自知而不自以為是,自愛而不自以為高貴。
所以舍後者而取前者。
解讀所得:
法:辯證法思維:不畏威,則大威至。
唯不厭,是以不厭。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管理之道
情:自知,自愛,不可自見,自貴
人;所有人
理解:
人民不怕暴力壓制時,就會有更大的暴力壓制到來。
不要逼迫人民的生活居所,不要壓制人名謀生道路。
正因為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所以聖人自己了解自己,卻不炫耀自己,自己愛惜自己,卻不以自己為尊貴。
所以舍棄自我炫耀,自我尊貴,存取自我了解,自我珍愛。
這一章講古代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将壓迫和反抗的關系。要求統治者自知自愛,不可以自現自貴。
從本質上說這裡說的一種關系原理,是人際關系中的上下關系問題,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作為管理者,應該怎麼從裡上下級的關系問題。
其實這種管理關系,無處不在,今天我們就從《道德經》中領悟一下這種關系。
一壓制和反抗
老子說:“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無厭,是以不厭。”
是說:當人民不再害怕統治者的威壓時,則更大的禍患就要發生了。所以不要逼迫人民的居所,不要壓榨人民的生活。正因為不壓榨人民,才不會受到人民的厭棄。
這裡說了三點:
首先管理者對待下級的态度,是壓制,還是協調,還是相互幫助。
其次管理者不能逼迫被管理者的生死存亡問題,否則就會遇到極大的反抗問題。
第三被管理者對待管理者的态度,取決于管理者做法,“唯不厭,是以不厭”。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正如一句古語所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管理者如舟,被管理者如水。船要仰仗水的托舉才能擡高,前進。
也就是說管理者的好壞,主要看被管理者的情況決定。
民如水,水溫順,不是大力的踐踏就不會濺起水花。
其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已不是過去的那種上下級關系,而是一體的關系。
管理者代表被管理者的利益,被管理者和管理者是朋友關系,是同事關系,是平等的關系。
若是管理者還認為自己是官,被管理者是民的話,就會認為歸他管理,就會做出過份的事情。
管理者其實有着三個角色: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
領導者的角色,就是團隊的核心,團隊的靈魂人物。他的存在,影響着一個團隊的風氣,文化,和狀态。
比較典型的如:電影視亮劍》中,李雲龍就是一個領導者的人物,他個性鮮明,他善于營造氣氛,倡導亮劍精神。
管理者的角色:你就是協調者,任務分配者,任務督促者,任務完成驗收者等角色。但絕不是事比躬親的快來者。有時候李雲龍就是一個亂來者,壓制了其它成員的個性發展。
執行者的角色。就是認真執行,給出結果,要有産出,也就是要對現有工作内容給出反饋,執行者本身要有見解,有解決辦法。
統治者是管理唯一沒有的角色,也就是沒有資格壓榨被管理者。
什麼時候都要知道,有壓制,就有反抗。
沒有壓制,沒有幹擾,人民才能安靜發展,集體才能齊力向前。
老子信奉,無為無不為的理念,大有道理,可以借鑒。
二自知和自現
老子說:“聖人自知不自見。”
意思是說聖人但求自知而不會炫耀自己。
這裡是說,作為人,尤其是作為管理者,影響一片人的人,一定要自知,要明白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自知就是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心中有着明确标準。一句話,自知就是明白人。
自知的人有很多好處。一句話大多是人生赢家。
因為自知,他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正确的認識;對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一個準确的評估。
因為自知放在首位,他們做出的選擇就會剛剛好,每一個選擇都踩在點上,每一個選擇都是相對理性的較優選擇。
因為自知才能正向積累,讓人生穩步向前。
而自見,則是一種自我表現,自我炫耀。
老子說:“自見者,不明。”
就是說自我炫耀的人,是不高明的。
自我炫耀,當然炫耀的是自己的自以為是的優點。而所謂的優點反而會成為緻命的弱點。因此一個人更應該做的是隐匿自己,收斂鋒芒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猴子習慣跳躍,能夠跳躍是他的有點,可是很多猴子都有炫耀自己矯健身姿的缺點。
《莊子》中記載一段故事,吳王度過長江經過猕猴群居的山嶺時,猴群集體奔逃,隐匿山林。
可是有一隻肥碩的公猴偏偏不跑,還在吳王面前玩起花樣跳躍,顯示它的靈巧。
吳王用箭射它,反而被它把箭接了過去,拿着箭在樹枝上翻滾玩耍。
吳王大怒,命人向前圍住,亂箭齊發,猴子終于躲避不及,飲恨落地。
這就是自見的下場。
做人要自知,不可自見。
三自愛和自貴
老子說:“聖人自愛不自貴。”
意思是說聖人要自愛自重,而不能自顯高貴。
自愛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人格;
自愛就是自己珍惜自己的羽毛;
自愛就是做事的時候自己首先想到自己。
自愛的人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并能揚長避短;自愛的人在考慮事情和做事的時候優先考慮自己的感受。
自愛的人,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關注自己的喜好,在合理的範圍内滿足自己。
自愛是心中有自己的位置,考慮問題,做事都會想到自己。
而自貴卻不然。自貴是自己擡高自己,自己以為自己是尊貴的,迥異于别人,别人都應該為自己服務。
自貴的人就會膨脹自己的各種欲望。
自貴的人是表現出來的自信遠遠超過了自己實際情況。
看到一個場面,讓人心中膈應。
同學小慧婚禮,邀請大學同學聚會,還破費承包酒店給大家居住。
在婚宴上,突然一個穿着高雅,極顯富貴的同學擋在小慧前面,大聲邀請大夥,第二天自己領大家去遊玩。
然後舉杯,與大家喝酒,并與大家聊起天來。完全忘記了今天的主角小慧。
小慧的對象臉色也是極其的難看。
一個同學說,“原來是張琪,那個攀上打款的醜小鴨。内沒臉色!”
這個張琪就是一種自貴,一種突然的财富膨脹了内心,可是内心修養不夠,所以出現了自貴的不合時宜的表現。
人自愛是在合理範圍内的自尊自愛,而不是自我炫耀。
四
以上,老子說話,言論針對的是管理者,安定與否,一個團體盛旺還是衰弱,主要看管理怎麼做。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就是說前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為,并付諸實踐,改善自己。
而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把學到的東西想别人述說,炫耀自己,顯示自己的高明。
簡單說前人學習是為了自知,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自貴。
在管理上,管理者要明白三點:
首先,在管理上,要引導而不是強制,更不是壓制,更不是不顧人的死活。
其次要自知,不可自見。
最後要自愛,不可自貴。
自見,不能見,自貴不為貴。自知,才真,自愛才能自己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