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四個漢字:“謘、詻、誾、訂”,其中“誾”和“訂”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訚”、“訂”。“訂”字又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入在1988年國家語委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其他三個字則基本屬于生僻字(這三個字順序本在《說文解字》“諄”之後,“謀”之前,因為課程字數原因,放在了這一課)。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訂”。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謘。讀ch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語諄謘也。從言,屖(xī)聲。”形聲字。本義是語言遲鈍。屖,有滞留不進之意,因此,這個字其實與是聲中有義。
(語言遲鈍的影視形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諄遲,蓋猶鈍遲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言部》:“謘,語諄遲。”明代方以智《東西均·奇庸》:“為善世而言其法。謘謘然貴義。”因為較生僻,現代漢語“遲”興“謘”廢。但要注意,在古代漢語中,“謘”和“遲”是有區别的,“謘”專指語言遲鈍。
謘的小篆寫法如圖:
(謘的小篆寫法)
2、詻。讀音有三個:
(一)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詻,論訟也。傳曰:‘詻詻孔子容。’從言,各聲。”形聲字。一般叠用“詻詻”,本義是直言争辯。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訟,當作頌,論訟即言容。”《廣雅·釋訓》:“詻詻,語也。”《六書故·人事四》:“詻,辭厲也。”《墨子·親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士。”王筠《說文句讀·言部》:“詻,《墨子·親士篇》之詻詻,即谔谔也。”《墨子》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君主必須有敢于矯正君主過失的臣僚,上面必須有直言極谏的下屬。
也指教令嚴。《玉篇·言部》:“詻,教令嚴也。”《禮記·玉藻》:“戎客暨暨,言容詻詻。”鄭玄注:“詻詻,教令嚴也。”現代漢語已不用。
(二)luò。讀音出自《集韻》,同“咯”。訟言。(這又是《說文》音不配義的一個例子。《集韻·铎韻》:“咯,訟言也,或從言。”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三)lüè。讀音出自《集韻》,聲音。《集韻·藥韻》:“詻,聲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說文解字》中所引“《傳》曰:‘詻詻孔子容。’”未查出出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未聞。”王筠《說文句讀》:“似即《玉藻》‘言容詻詻’。注:‘教令嚴也。’或《禮記》古注有以為孔子者。”這可能就是這句話的真正出處。
詻的小篆寫法如圖:
(詻的小篆寫法)
(3)誾。讀yí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闇,和悅而诤也。從言,門聲。”形聲字。本義是和悅而正直地争辯。沈濤《說文古本考》:“《一切經音義》卷十二引作‘闇闇,和說而争’,蓋古本如是,說解中闇字為淺人所删,争、诤通用字。”
也有一說認為闇是會意字。張文虎《舒藝室随筆》:“《論語·鄉黨篇》孔注:‘闇闇,中正完也。’和說而诤,即無犯無隐之意,故曰中正。從門會意,從言省亦聲。非從門聲也。”就是中正平和的争論,不侵犯,但也不隐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有:“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站在門的正中央,堂堂正正地陳述意見。或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漢語大字典》将“闇”字歸入“門”部,而不歸“言”部。
宋代劉弇(yǎn)《走筆答郭子隆句稽》:“賴君不吾靳,殷勤接闇侃。”用的正是本義。
還有其他用法,如:
(1)謙和而恭敬的樣子。《玉篇·言部》:“闇,和敬貌。”清代魏源《廖含虛先生墓志銘》:“有古君子颀而闇,少賤多蓺(yì,同藝)驚其群。”
(2)語。《集韻·諄韻》:“闇,語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此外,闇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闇的小篆寫法如圖:
(誾的小篆寫法)
4、訂(訂)。讀dì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訂,平議也。從言,丁聲。”形聲字。本義是評議;評定。所謂的“平議”,就是“評議”,《說文》沒有“評”字,就是通過多方協商後的論定。王充《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兩把刀相砍,就能知道它們的利與鈍;兩種論點交鋒,就能看出它們的是與非。訂的語義特征是論定是非。我們看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就是刀劍互斫,最後揭開利、鈍謎底的,靈感是否來源于“訂”呢,哈哈。
(《倚天屠龍記》影視劇)
由本義又引申出很多用法,如:
(1)均衡;均勻。《字彙補·言部》:“訂,均也。”《周禮·夏官·繕人》:“恒矢痺矢”,鄭玄注:“二者皆可以散射也,謂禮射及習射也,前後訂其行平也。”
(2)訂立;約定;制訂。如:訂交;訂婚;訂計劃。《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愚表弟虞梁,敬請餘大先生在舍教訓小兒,每年修金四十兩,節禮在外,此訂。”訂,就是約定的意思,這是舊時請家教的文書。就是舊時請家庭老師的文書。
(訂婚)
(3)改定;改正;修改。如:訂正;考訂。《晉書·荀崧傳》:“其書文清義約,諸所發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4)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
(裝訂)
(5)效法。《新唐書·黎幹傳》:“夏以禹,漢以高帝,我以神堯為始祖,訂夏法漢。”
(6)向民征收賦稅。《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東昏侯)又訂出雉頭、鶴氅、白鹭縗。”故三省注:“齊梁之時,謂賦民為訂,蓋取平議而賦之之義。”
(7)逗留。《廣韻·徑韻》:“訂,《字林》雲:‘訂,逗留也。’”
後三種用法現代漢語已經基本不用了,不再細說。
訂的小篆寫法如圖:
(訂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02,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