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先虧後賺?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一位郭姓大姐通過拐彎抹角的關系找到我,隻是因為她看到一篇我之前寫的、評論一位地産公司老闆開包子鋪的文章,當時我在文中判斷,包子是一種類似漢堡包的中式快餐産品,這條賽道上一定會産生大品牌我的這篇文章讓她激動不已,因為她就是抱着這個信念開始賣包子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創業先虧後賺?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創業先虧後賺
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一位郭姓大姐通過拐彎抹角的關系找到我,隻是因為她看到一篇我之前寫的、評論一位地産公司老闆開包子鋪的文章,當時我在文中判斷,包子是一種類似漢堡包的中式快餐産品,這條賽道上一定會産生大品牌。我的這篇文章讓她激動不已,因為她就是抱着這個信念開始賣包子的。
大姐今年50多歲,在這次創業以前,她曾在國家部委工作,也曾在跨國公司當高管,還在國外生活多年。我在北京西客站一家裝修粗糙的底商店鋪裡品嘗了她的包子。大姐忙裡忙外,臉上沁着汗珠,如果事先不認識,我會以為她就是一位普通的包子鋪老闆娘。雖然生意受疫情影響,但在跟我探讨問題的時候,我看到大姐眼睛裡的光,就像1954年夏天,52歲的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眼睛裡的光。當時還是奶昔攪拌機推銷員的他長途跋涉到麥當勞兄弟的店面調研,就為了搞清楚為什麼一家街邊漢堡攤子一下要訂8台攪拌機。
創業是埋藏在一部分人基因中的一種原始沖動,他們是“天選創業人”。那些風險投資人,其實做的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發現他們。
當經濟形勢嚴峻的時候,還要不要選擇創業?或許線上線下、專家老闆、同學親友給出的答案大多是不要。顯然這都是十分負責任的忠告,創業“九死一生”,對時機的選擇尤其要謹慎。這種謹慎态度一旦傳染開來,可能也會影響到那些“天選創業人”的創業沖動。
然而,作為年輕時曾創業失敗的過來人,我還是有點不同看法。如果一個人天生是塊創業的料,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候。
人們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不宜創業,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經商是一門十分複雜的技能。即使天資聰穎、學富五車、有極高的情商和韌性、有永不言敗的信念,仍然需要至少3年-5年的時間來掌握做生意的基本技能,沒有這些技能傍身,當下一輪經濟大潮來臨的時候,你隻能做一個看客,而不可能搭上新一趟列車。
尤其是從大的企業或單位出來的人,創業時從原單位帶來的資源和氣質,看起來是創業的基礎,但很可能變成創業的負資産。他們喜歡誇誇其談的習慣,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來消解轉型。而在經濟下行期開始創業,能讓人十分真切地感受市場的複雜性,從中學到經營一家企業真正的本領。當上行周期到來的時候,才能真的接到那些在頭頂上四處飛揚的機會。
我研究過不少創業失敗者的案例。發現那些各方面都十分優秀,擁有絕佳資源,但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一筆小生意的初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經曆颠覆性失敗的概率是最大的。在經濟下行周期開始白手起家去創立一家哪怕隻有自己一個員工的公司,是迎接上升周期現實人生大逆轉的最好準備方式。
經濟發展的周期性是市場經濟永恒的存在。每一次周期的谷底,都是新的經濟需求産生的過程、也是新的商業模式構建的過程。創業者就是供給側新勢力。當市場有新的機會或者風口出現在普通民衆甚至媒體面前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成千上萬的創業者艱苦鏖戰幾年之後的結果呈現。所以,才有太多的人在羨慕别人成功的時候感慨,自己又晚了一步。現實的殘酷性在于,隻要晚兩三次,創業最好的時機就過去了。當然,這僅僅對那些“天選創業者”而言。
過去幾十年,這一規律其實一直存在,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多數創業者的人物傳記或者介紹企業家起家的文章都忽略了他們的創業過程與經濟周期的關系,更多地傾向于烘托他們與衆不同的品質以及在關鍵時刻的決斷,不會有人去描寫發生在每一天中的日常工作的曆練對于一個創業者成功的重要性。畢竟,那些重要的日常說起來非常乏味。中國當下最著名的幾位企業家其實都是這種“逆周期創業者”。與“順周期創業者”的不同在于,“前些年憑運氣掙來的錢,這些年憑本事賠出去”的狀況不大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當然,經濟順周期時去創業理論上有更高的成功概率。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是經商的天才,其成長速度很難跟上風口的移動速度。對于大多數成熟創業者來說,當他們在出現在賽場上的時候,往往已經經曆長時間的體能訓練和心理建設。而對初入市場的“小白”來說,創業前輩那些對市場的洞察、對風險的規避、對員工的駕馭能力都是在“至暗時刻”的堅持中修煉來的。
其實,研究所謂順周期創業、逆周期創業,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操閑心,那些被内心驅動的真正的創業者可能根本不會關心所謂的逆周期、順周期。對他們來說,幹就完了。(作者是财經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