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回避型依戀是害怕和害羞
回避型依戀是害怕和害羞
更新时间:2024-09-29 04:21:35

回避型依戀是害怕和害羞(對愛渴望又害怕)1

恐懼型依戀看表面意思就是對親密關系有恐懼,但是人生來都是渴望産生依戀的,所以就産生了矛盾的心理:對愛既渴望又害怕。

根據成人依戀模型的提出者金·巴索羅謬(Kim Bartholomew)的觀點,最核心的表現在于“過低的自我評價,以及過低的對他人評價”。

簡單點來說,意思就是“我既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也很難信任那些說愛我的人”。

同樣都沉浸在精神内耗中,和焦慮型的人相比,恐懼型則少了一些讨好的意味:“對你太好,隻會讓我最後被傷害得更深;比起主動付出,我更希望你能為我做點什麼。”

而相比于同樣較為冷漠自私的梳理型回避,他們又多出了不少需求感:“你這幾天都沒和我說話是想怎麼樣,果然感情裡受傷的永遠是我…你不想和我說話,我也不理你!”

總的來說就是:恐懼型依戀既渴望愛情又害怕親密,既想表達愛意又開不了口。如果他們的伴侶沒辦法理解,就會被他們的忽冷忽熱而傷害,甚至提出分手。但其實,恐懼型依戀的人隻是過于糾結,不适應親密感而已。他們不但擔心自己會受傷害,同時擔心另一半會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想要逃離。

恐懼型依戀在關系中的一般表現

恐懼型依戀隻是一種稱呼,它用來形容某種表現的一個名詞,并不是對人格做價值判斷,所以以下内容僅僅指向某段時間内的某種行為傾向,而不是個人長期的特質。

1.恐懼型依戀人群會一直處于“靠近—離開”的狀态,當遇到想接近的人時,會将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并逐漸靠近。但是一旦真的有可能接觸,意識到對方可能關注自己,反而會立刻産生深深的壓力感,為了逃避這種感受,會選擇冷漠推開,推開以後又苦惱不應該這麼做,又再次靠近,再推開,陷入掙紮之中。

2.負面運作模式

對事件的預期,并使用認知解釋——心理學中也稱作“運作模式”。

負面運作模式也可以理解為——“習慣性負面預期,然後進行消極認知,并完成自我實現預言”,也就是說,在面對不确定事物時,本能的、條件反射似的先産生負面情緒,然後用認知去解釋,尋找最壞的結果并促使其發生。

3.習得性無助

不認為自己具有吸引對方的魅力,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認為别人對自己的愛是需要條件的。想獲得對方的青睐,自己必須付出很多,表現的很出衆才行。

這種過度尋求保證的表現行為會讓對方感到不适,并且自己也會在猶豫和懷疑中提前抽身離開。随着多次對這種親密關系的無助感進行強化,最終變成了習得性無助,習慣性使自己進入無力狀态。

4.低表達性

很少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習慣以敷衍和若無其事掩飾自己内心的不安,如在社交工具中會不斷的删除已輸入的内容,最後放棄溝通,給人留下遲鈍或者防禦的印象。

即使當面談話,也不會主動将話題引入深處,隻會流于表面,談一些自以為安全的話題,所以與他們交流平淡、淺薄、毫無樂趣。

發生沖突時,其并不是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來解決問題,相反,會用疏遠來表達不滿,而這種疏遠對親密關系又極具破壞性。

回避型依戀是害怕和害羞(對愛渴望又害怕)2

那麼,恐懼型依戀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多材料都提到我們的依戀類型是在早期形成的,所以回顧童年陰影,也許能找到相關的解釋。

研究表明,恐懼型依戀一定程度上是在童年“需要被忽視”時,以“羞恥”作為感受記憶了下來,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才不被重視。而“羞恥感”又是最具有破壞力的情感之一,它具有壓抑性,在面對可能産生抛棄的場景中,其首先感到羞恥而不是憤怒,然後抑制表達并疏離冷漠。所以如何應對“羞恥感”就成為了克服恐懼型依戀的關鍵一步。

尋找一個适合的環境,如果有咨詢師配合更好,仔細思考童年中或者戀愛經曆裡是否有經曆過被抛棄和忽視的強烈情感體驗,然後揪出它,認知它,解釋它,接受它,不讓它成為情緒隐藏在我們内心深處。

嘗試釋放和表達那些被羞恥感壓抑的感受,一個依戀理論的學者曾給出如下建議:“說你真實的感受。真正在意你的人不會介意,也不需要在意介意你這麼做的人。”壓抑表達卻會被所有人介意,沒有例外。

恐懼型依戀背後的心理機制

他們在親密關系中最核心的痛點在于“被拒絕的恐懼”

比起回避型依戀“完全無視且不需要他人”的态度,恐懼型的人會更主動去社交,以及尋求戀愛中的親密感。說到底,他們能感受到孤獨,而且很容易感到孤獨。

基于這樣有些過度柔軟的内心,他們相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受傷”。

對于同樣脆弱的焦慮型,他們會認為“隻要我對這個人夠好,Ta也能對我更好”,從此走上了不斷去讨好,卻最終崩潰的路子。

而恐懼型的機制卻不一樣,他們認為“隻要我在對方拒絕我之前,做第一個拒絕Ta的人,這樣我就‘赢了’,盡管我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于是他們在這樣的心理前提下,就會産生如下舉動:

我先拒絕親密的舉動,除非看到你的“誠意”;

我有需求了,但我就是不說,我讓你來猜;

你做的某件事傷我心了,那我就直接關閉溝通渠道;你對我提某個需求,我得先想想這事有沒有可能對我造成傷害.…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在感情中始終處在“被消耗”的狀态裡,而從未想過自己能從感情中“獲得什麼”

這種強烈的“自保意識”,使得他們更容易形成“防禦性傾聽”。也就是别人無意間稍帶進攻性的一句話,卻能深深的鑽進他們腦海裡。

比如說Ta慢,Ta就辯解稱不是自己慢,而是路上堵車;

說Ta糊塗,Ta說自己已經盡力了,但事情還是發生了;

說Ta明明有空怎麼不做衛生,Ta也能掰出一大堆理由顯得自己很忙。

總之他們就會開始覺得很無辜,“我自己從來都不講你的不是,你為啥老要指責我?”

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雖說他們防禦性強,但玩起精神暴力來也是高手。沒有答應Ta的要求,Ta就開始兀自膈應;消息回應的不到位,Ta就開始冷言冷語;還動不動就搞一些小動作,來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在乎我”。

回避型依戀是害怕和害羞(對愛渴望又害怕)3

恐懼型依戀如何改善?

即使你是恐懼型依戀,也不用過于擔心。

依戀類型是可以發生實質性改變的,不安全的依戀類型也可以修複。而且,不安全類型向安全轉變極為常見,也容易改變。

1、穩定情緒,克服自己

不要把注意力過多放在情感和自己内心壓抑的消極想法上,因為大部分恐懼型依戀的人,都曾有過被忽視和抛棄的經曆。他們無法正确面對這種痛苦,隻能被痛苦支配,所以進入新戀情,也會害怕和恐懼。

克服心理陰影,成為改變恐懼型依戀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2、學會主動暴露自己的脆弱

主動與對方建立鍊接。

不要感到羞恥,你可以表達被拋棄的憤怒,把自己壓抑的情緒全都發洩出來。

你現在已經有另一半了,适度的依賴下對方,主動提出要求,希望對方幫你做一些事情,沒有關系的。

真正在意你的人,根本不會介意你的真實感受。但是壓制你的表達,會傷害到在意你的人。

3、嘗試表達自己的情緒

一定要注意區分,想法和情緒的區别。

比如:

我想…認為…我覺得……,這些是想法

我感到憤怒、生氣、難受,這些是情緒,也是你當時的感受。

學着嘗試表達出來。剛開始可能覺得不太适應,覺得做不到。多嘗試幾次,就會覺得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4、運用“情緒 ABC 理論”轉變觀念

情緒 ABC 理論:A 是指事情的前因, C 是指事情的後果,但有同樣的前因 A ,卻會産生不一樣的後果C 。因為前因後果之間,會有一座橋梁 B , B 就是你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

舉個例子。你給對方發消息,他沒有及時回複,按照恐懼型依戀的人的正常想法,就會覺得他不愛你了,完全忽略他沒看到或者現在比較忙的可能性。

所以,想要挽回的話,先改變自己的恐懼心理,以及消極的認知。可以通過情緒 ABC 理論來轉變,改變對事情的評價,轉變戀愛觀。

5、做好對方不回應的準備

如果你讓伴侶時刻刻的回應你的熱情和不知道哪裡迸發出來的奇怪想法,短時間可以。你對親密的需求會給他們壓力,時間久了伴侶會産生一種非常疲憊的抗拒感,他們也難以滿足你。所以,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事情上,不要對對方有太多的期待。

一段關系最終隻有落在雙方的平衡點上,親密關系才能擁有穩定和長久。

依戀類型是可以發生實質性改變的,不安全的依戀類型也可以修複。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