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CCTV今日說法(cctvjrsf)
“
在全國教育大會中指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
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一條出逃路線
小林的父親是個生意人,一直都有點溺愛孩子。父親說,孩子要什麼他就給什麼,平時工作忙,沒空管小林,到了周末,小林拿着他的手機玩多久,他也不在意。小林的母親說,自己平時管得嚴,給孩子安排了各種課外學習班,根本不給孩子玩手機。
然而,即便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小林還是能見縫插針地玩遊戲。
小林自從上了初一之後,身體弱了下去,早上起床也困難。察覺到小林的變化後,父母在他的房間内發現了一台電腦和一部手機,一氣之下沒收了電腦和手機并鎖進了保險櫃。可手機沒收了一部又來一部,小林說,自己偷偷用壓歲錢買過手機,被收走了就向同學借,玩遊戲父母是擋不住的。
為了遊戲,厭煩父母的小林不願意溝通,還做了很多讓大人們意想不到的舉動。
設計了一條“完美”的路線、破解保險櫃拿回電腦和手機、偷刷父親微信裡的錢、在隔壁樓裡蹭網打遊戲、甚至動手打母親、出現幻覺等等,小林深陷遊戲之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初二下學期沒上幾天課,小林便辍學了。
在小林的成績一落千丈時,小林的父母曾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找人咨詢。有人建議,放開讓孩子玩一陣子。小林的父母嘗試後發現,小林更沒有節制了。後來又聽人說,應該好好地和孩子溝通,可這招也不管用。
與小林溝通屢屢碰壁之後,父母給小林請了一個家教和一個做飯的阿姨,小林反倒經常和阿姨聊天。小林父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孩子始終不願意和他們溝通。
小林的父母說,小林的變化他們始料未及,想了很多辦法來應對。
2018年4月,實在不知該怎麼辦的小林父母抱着“壯士斷腕”的想法,半哄半騙地帶着小林來到北京一個封閉式的“戒網瘾”培訓基地。小林的父親在這裡陪着小林一起進行“家庭式”培訓,但小林還是覺得父親沒有真正的改變,跟父親在一起時仍有抵觸情緒。
小林的爺爺奶奶也時刻關注着小林,在培訓基地的日子裡,他們還給小林寄了一封信表示關心。
從使用信号屏蔽器和金屬探測器,到陪同小林一起到培訓基地學習,小林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走出遊戲、能與父母更好的溝通和交流,費盡了心思。
離家出走的少年
在新疆也有一對僵持的父子。2016年,14歲的小飛開始成長為父母眼中不受管束的問題少年。小飛說,是父母把自己推向了遊戲,父母太過唠叨,這讓他覺得很厭煩。
小飛在過完14周歲生日後,就開始離家出走,越是知道父母着急,他就越不想讓大人找到。他說,自己沒有太沉迷遊戲,隻是家庭環境讓他覺得窒息。2017年開始,小飛就在一家KTV找了份工作。
住在“流浪漢住的”員工宿舍内,小飛竟覺得挺溫馨的。2018年7月,在外打工一年的小飛終于醒悟了,開始聯系父親,說還是想回家住,想繼續上學。
普法時間
pufashijian
Q1:家長和孩子的溝通總是碰壁,問題出在哪?
A1:綜合分析,比如從生理方面,國外的兒童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青春期,由于他大腦發育不完善,他就有尋求刺激的心理需求的産生。當我們平時的現實生活不能滿足他尋求刺激的心理需求的時候,他就要通過其他的環境來替代、來獲得滿足。小林所說的成就感在國外心理學教授阿德勒的研究中表明,孩子其實有希望别人關注,希望别人肯定的這樣一種向上的意志,這種意志孩子也是希望通過不同的情景得到滿足的。家長的教養方式和溝通方式需要提升。
Q2:很多沉迷網絡的孩子,在家裡跟父母溝通的時候,雙方都有障礙,像這種情況下家長該怎麼做呢?
A2:有兩個大的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從理念上,不能一上來看到孩子沉迷網絡,就認為是洪水猛獸,是一個負向的行為。你首先要看到的是,我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選擇他背後的需求是什麼?他是尋求刺激的心理不能得到滿足?還是說他需要排解學習的壓力?就是家長首先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你要理念上認識得不是很清晰的話,那你的态度肯定就是拒絕的、排斥的。
第二個就是一個溝通技巧的部分,傾聽孩子很重要,父母沒有用心聽孩子他想表達的是什麼。第二個的技巧就是接納,家長首先要放下你主觀參照體系,你要在孩子的情境中想他的感受,想他行為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接納。
另外還有一些技術上的處理,比如說,孩子跟你溝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上來以後不能先說No,要先說Yes,but...你先說我明白你說的意思,然後我知道你的感受是什麼。你先接納他,然後再說“但是”,慢慢孩子就知道家長是理解我的。而不是我說什麼你就得做什麼。這樣的話,孩子必然和家長的溝通會存在很大的障礙。
正确的溝通
是親子關系的良藥
敞開心扉的暢談
是解開心鎖的鑰匙
案件來源 | 《今日說法》節目《出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