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網上流傳着一組圖片
主題叫“有趣的靈魂連墓碑都很酷”
閱讀數超過2000萬
轉贊人數超過3萬
一起來看
有網友看後評價:
“生前一定是溫柔又有趣的人啊”
也有網友主動曬出為自己留下的墓志銘
……
無論如何
這種超然于生死的态度
總能給人帶來一些啟發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結局
雖然很多人對此避而不談
但死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什麼才是理解死亡的正确方式?
鳳凰網佛教在2018年11月
對話《西藏生死書》譯者鄭振煌
今日重發此文
以飨讀者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以下為文字實錄:
鄭振煌:生死大約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一般人隻注意到外在世界的生滅,不能接受自己身體的生死。如果有修行佛法的話,就可以看到自己身心五蘊的生死,因而了解身心五蘊的無常、虛幻,解脫煩惱、痛苦、執着,大乘佛法它強調的不是外在世界的生死,不是身體的生死,而是内心的生死,經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生死。
我們要了解起心動念是我們真如性起用,因而從心的生死觀到不生不死的佛性,如此,就是大乘佛法的殊勝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鄭振煌:大約是小學五六年級,就遇到外祖母的過世。當然,那個時候不知道生死是怎麼回事,隻是感到好奇:外婆到哪裡去了?大人都告訴我們,外婆到蘇州賣鴨蛋了。為什麼到蘇州賣鴨蛋呢?因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到蘇州,就是祝福她到天堂、到極樂世界去了。尤其在台灣,都是這麼說。如果有人往生,就說他到蘇州賣鴨蛋。
後來慢慢到長大,也陸續有親友過世,那時的感覺是不會痛苦,因為已經學佛多年。我們都用念佛的方式祝福他們,在他們斷氣前後,我們都是24小時念佛,日夜不停守在長輩的身邊,祝福他們。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後來又認識了更多佛法,尤其翻譯了《西藏生死書》,對死亡有更徹底的了解,知道死亡在西藏人看來,是非常光榮的時刻。因為隻有大轉變,我們才有大機會,升到好的地方。我們現在是人,我們沒有辦法到天堂,可是在死亡的那一刻,是大轉變,隻有變好變壞兩個途徑。如何變好?就是生前多修行佛法,對三寶有信心,多修行發願。如此在死亡的時候,就不是一種悲哀的事情,而是邁向佛的淨土,邁向成佛的坦途。
鄭振煌:平常就要準備死亡,禅修就是在經曆生死的過程,晚上睡覺做夢也是生死的過程。閉起眼睛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觀察日落日出,觀察四季的變化,其實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過程。因為有所變化,是以不變化為基礎的,先有不變化的真理,才有變化生滅的現象。
對我自己來講,将來怎麼死亡,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已經知道法的力量,佛法的那種力量,給我們安定,讓我們洞察生死的真相。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生死不是在于肉體的生死,重點是心的生死,而心的生死又不是重點,因為心的生死是以不生死的佛性為基礎的。觀照到這一點,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佛性之中,雖有生死,終是好事。換一個新的身體,可以來利益衆生。
如此而已,毫無恐懼。
你會用哪句話作為墓志銘?
歡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