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比較“宅”,喜歡呆在固定的生活圈裡;有的人性子比較野,喜歡到處轉悠,放飛自我享受人生。這些個人習慣各有特點,談不上哪個更好。
而癌細胞也有類似現象,有的癌細胞喜歡趴窩,比較“宅”,有的卻喜歡到處晃蕩、轉移,像花花公子一樣四處留情,制造出很多轉移瘤。這就要區别對待,好好說道說道了!
肺癌病人很多見,其中肺腺癌和肺鱗癌大約占85-90%,要重點防範,而它倆又各有特點,需要制定不同的防範和治療措施。
今天給大家分享2例有代表性的病例,了解有關肺腺癌、鱗癌的防控知識點。
病例1,老煙民,8cm的大腫塊這是一位50歲男病人,有吸煙史35年,因為咳嗽、咳痰20天,自服止咳藥和抗生素無效,呼吸科醫生建議他做了胸部CT,發現8.7cm的大腫瘤:
應該說,癌症病人的運氣很重要,運氣有時跟癌細胞的病理類型有關,他這個腫瘤盡管超過了8cm,并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在胸外科順利切除。手術後病理分型為中分化肺鱗癌,癌細胞侵犯髒層胸膜,并且在切下來的15枚淋巴結中,有2枚發現癌細胞轉移,分期屬于T3N1M0。
為了降低複發風險,他在手術後又做了局部放療、全身化療和細胞免疫治療,至今已經7年多了,多次複查恢複很好:
左圖是手術後第2年,手術區有一點胸膜肥厚,這個是正常反應,對肺功能沒有影響;右圖是術後第7年複查,胸膜肥厚也恢複了。
小結:相對于肺腺癌和小細胞肺癌來說,肺鱗癌比較“宅”,喜歡煙草毒霧,喜歡呆在老煙民的氣管粘膜表面默默長大,通常轉移出現比較晚,有一部分病人即使腫塊比較大了也能完整切除,比較幸運。
病例2,1.5cm的晚期肺腺癌這位病人也是男性,不吸煙,才29歲,無意中摸到左側頸部有個結節,比較硬,開始沒有在意,結果1個月後右頸部也出現了結節,并且逐漸增大。
呼吸科醫生摸了摸,默默給他開了胸部CT,發現1.5cm的肺癌:
這是一個不規則實性肺結節,表面有分葉,長徑隻有1.5cm,卻已經發生了縱隔、頸部多發淋巴結轉移,肩胛骨轉移,沒有手術機會了。
癌細胞的轉移通道是什麼呢?為什麼這麼小就轉移了呢?
我們看下圖箭頭,這個結節是周圍型,邊緣貼近前壁胸膜,癌細胞順着胸膜上豐富的淋巴管道漂流到縱隔、頸部淋巴結,鸠占鵲巢發展壯大了。右圖箭頭是明顯增大的縱隔淋巴結,與大血管都分界不清了:
後來病人做了頸部淋巴結活檢和基因檢測,病理是中分化肺腺癌。
比較幸運的是,他基因檢測呈陽性,适合靶向治療。口服靶向藥物第58天複查,腫瘤和淋巴結都明顯縮小了:
但願他能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太年輕了……
小結:與肺鱗癌相比較,腺癌的癌細胞更容易發生較早轉移、播散,主要與腺癌的生長方式和侵襲性有關,比如中、低分化的腺癌更容易随着淋巴管、血管播散,甚至是發生胸膜種植轉移,像種子一樣一邊遊走一邊播種;還有一種氣腔播散(STAS)也提示更高的複發率、更差的預後。
因此,手術中快速病檢如果發現氣腔播散現象,通常需要更大範圍的切除,以降低複發風險;如果存在5%以上的微乳頭生長方式(低分化),手術後通常需要配合化療或其它輔助治療來降低複發風險。
箭頭:周圍肺組織中,散在的癌細胞團,像野草種子
氣腔播散(STAS):腫瘤細胞以微乳頭、實性細胞簇、環狀結構或單個癌細胞的生長方式離開原發竈,漂浮在腫瘤周圍的正常肺泡内。如上圖箭頭區(圖片來自網絡,緻謝)。
這種STAS現象常提示較高的複發率、預後較差,更常見于實性腫瘤。
不過,純磨玻璃結節不存在這種風險,一般來說,表現為純磨玻璃的惡性肺結節提示高分化,一般不轉移,手術後一般不複發,不需要術後化療。
怎樣合理防控肺腺癌與肺鱗癌?
了解了上面這些基礎知識,我們就能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來防控這兩類常見的肺癌。有效的措施包括:
1.戒煙并遠離二手煙,遠離各類空氣污染物;
2.定期健康體檢,首選胸部螺旋CT。
不管是鱗癌還是腺癌,早期生長速度都并不快,不會在1年時間内從正常肺進展到晚期肺癌,這一點跟小細胞肺癌是不同的(小細胞肺癌倍增時間短,增長快,可以在1年内從無到有并進展到晚期),所以推薦高危人群每年胸部體檢1次,非高危人群可以延長複查間隔。
對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前面已經解釋過多次,今天就不啰嗦了,大家如果想判斷自己是否屬于肺癌高危人群,可以上網搜一下,有規範的指南解釋。
小結: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惡性肺結節,而肺癌早期可以治愈!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希望本文對某些朋友有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影像科豪大夫!
如有疑問可在留言區留言,歡迎共同探讨,歡迎批評指正!
#健康大V創造營##湖南醫聊超能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