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精神?作者:閻曉宏(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智慧的精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智慧的精神
作者:閻曉宏(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
初秋的清晨,一縷陽光從窗外灑入室内。我端坐在書桌前,捧讀老同事于青贈我的散文随筆新作《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思緒回到20年前。
1992年,原新聞出版署啟動國家圖書獎的評獎工作。當時的評委會大家雲集,季羨林、王朝聞、任繼愈、葉至善、邢贲思、路甬祥等各領域的權威專家都是評委會副主任,同時也是分評會主任。季羨林先生是總評委會副主任,又是文學分評委會的主任,當時的評委中有袁行霈、張炯、陳建功先生等人,陳建功是其中最年輕的評委。
我和于青都在評委會辦公室,于青是聯系文學分評委會的具體負責人。國家圖書獎文學分評委會的圖書評選,對她而言,原本隻是一項日常工作,但是由于多種機緣,她和季老結下不解之緣,擁有了永遠的思念,于是也就有了這本書。
書中的每一張照片,我甚至能說出它的年代和拍攝的地點。我仿佛看到,評獎期間的每天清晨,在北京郊區的賓館,于青伴陪着季老漫步、閑談的情景。讀着書中講述的故事,仿佛聽到季老與于青親切交談的話語聲。這不是于青的第一部作品,她曾經傾心于女性作家的研究和評價,寫過不少評論女性作家的文章,出版過《張愛玲傳》,也頗有些名氣。讀這本《獨坐聽風》,發現她一改其寫作風格,在真實客觀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濃濃情感。
如果說,作者因國家圖書獎的評選工作而結緣季老,在後來長達近20年的日子裡,他們之間則更多的是長輩與晚輩、大賢與後學之間親人般的交流。寫季老的書并不少,文章就更多了。但是,作者寫季老,不僅有濃濃的情意,也有獨到的優勢。作者與季老交談的内容更廣泛,從天下大事到生活瑣事,幾乎無所不談。因此,讀此書與讀季老的其他傳記和文章相比較,就有了一個比較深切的感受。此書不是着眼于闡述或分析季老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而是通過真實感人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季老這位智者的精神世界。比如,作者寫道:“在與季先生相處近20年裡,我深深了解到季先生其實是寂寞的,孤獨的,盡管在生命最後幾年,他門庭若市,聲名鵲起,但也難掩季先生經常沉默不語的寂寞……”我想,于青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和發現,前提是她對季老有真切的了解和真摯的情感。
作者在書中寫道,季老曾經鄭重提出要辭“國學大師”“學術泰鬥”“國寶”等稱号。季老生前也曾和我談及此事,他說:“說我是國寶,我不是,大熊貓才是呢。”這可以看出季老的謙虛。大家對他提出的“人和自然要和諧,人和人要和諧,人的内心要和諧”的觀點贊譽有加,季老很誠懇地說:“人和自然要和諧,人和人要和諧,以前古人都談過。……人自己的内心要和諧,這一點是我提出的。”
此書重點寫季老的精神世界,作者引用了季老一篇文章的題目《絕不說假話,真話不全說》,這兩句話抓住了季老精神世界中的本質特征。我也曾聆聽他說過這兩句話:“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文字結構與文章的題目稍有變化,然而意思完全一樣,還更加上口。
通過于青的書寫,我們發現,季老性格中既有謙虛和忍讓的一面,内心中也有十分倔強的一面。謙虛和忍讓,表現他對家人、朋友和社會全身心的真誠付出,沒有什麼索取之心。倔強表現在他在原則問題上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從不人雲亦雲,更不随波逐流。
作者寫作時雖始終懷着濃濃的情感,但也堅持秉筆直書,不回避矛盾。作者努力還原曆史,對季老的真實态度與情感世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這種分析是下了功夫的,兼顧感性抒發和理性思考,令人信服。相信讀完此書,讀者可以發現,季老人生曆程中比較糾結和不願意多提及的事情,通過書中真實的叙述與客觀合理的分析,絲毫不會減損他“光而不耀”的高尚品格,反而更加彰顯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6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