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姑子68歲還能喂豬、扒玉米;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其實,她身患高血壓、腰背疼痛的疾病。
但她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困難面前顯淡定自若。
記得28年前,她不甘心在農村受窮,随她的丈夫一同去天津打工,把一個僅僅16歲的大兒子和12歲的小兒子寄養在奶奶家。不幸的是小兒子先得了風濕性關節炎,後又轉脊髓灰質炎症。
她跟丈夫二話沒說,把小兒子帶到天津、拿出打工錢給她的小兒子治病。
她的小兒子得到了病情的控制後,他們卻忽略了給孩子鞏固療效,就又着急去賺錢。
結果不到一年,他的小兒子疾病複發,再也沒有恢複到健康的水平。
從那以後,小姑子就背着她的小兒子求醫問藥,有好吃的都給小兒子吃,什麼治療方法都試過了,也沒有治愈她小兒子的病。
本來聰明伶俐的小孩子被病魔奪去了讀書的權利,整天圈在家裡看電視,有時候還發脾氣。
小姑子從不氣餒,冬天她把熱炕頭讓給小兒子住,伺候得幹淨利索。
小兒子看母親的辛勞,也慢慢地學會了很多手藝。幫着他的媽媽調劑豬飼料,聯絡養豬戶,共同戰勝豬瘟。就是在疫情期間他們也養好幾窩豬崽出欄。
現在的小姑子家房子寬敞明亮,一棟豬舍非常的高檔,像民宅。
屋子裡擺放冰箱、冰櫃、新彩電等電器應有盡有。
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就不像生活在城裡的老年人,不幹活體質還弱不禁風。
所以說,幸福是什麼?就是人到老了,也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二、
最近,親同學說我在外面玩,找不到家了;把我加回同學群。
說句實話,同學群很活躍。大将都在,不缺我一小卒子。
我若是整天參與無聊的看手機上面,那我想做的事情就都會泡湯了。其實我去天安門廣場不是閑得沒事幹,而是想到打卡地,打一次卡而已。回來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今天看我的老師任曉雯的《換腎記》,就知道自己的差距。
聖經提到五個聰明童女預備燈油的比喻,很深刻地诠釋了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全心全意。不是我不仁義,而是人有所不同,也許是我年輕時缺少太多功課了。現在要重拾自我,談何容易。
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所以我要做的減法,就是不攀比,要做好自己。
有什麼比誠實、謙虛、做上帝喜悅的事有意義呢!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