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我喜歡花蓮,覺得有人情味和煙火氣。
當地的朋友憲哥開玩笑的說:“花蓮兩樣特産,一個是地震,一個是台風!”說這句話的他面對着清水斷崖,用随身的煙灰盒擰滅了煙頭,一邊讪笑着一邊聳了聳肩。
初聽到這句話的我不置可否,隻覺得是句玩笑,直到親眼看到蘇花公路斑駁的山體,濁水溪滾落的石塊,我才對這兩樣“特産”生出了敬畏,也對堅韌樂觀的花蓮人多了份敬意。
因為自然災害頻發和台北的“虹吸”,花蓮的常住人口和經濟都在下滑,小小的一座城,隻有夜晚霓虹閃爍的時候才讓人覺得有一絲絲熱鬧,恰恰又是因為這樣,才令這絲熱鬧保留住了人情味和煙火氣,這在如今大多的繁華都市裡顯得難能可貴。
憲哥推薦給我們一家專門做鵝肉的店鋪,說是在花蓮本地很知名,也會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步行了幾個路口,走到了才發現,竟然好巧不巧趕上店家閉店,原因是因為公休日……
公休!反應過來是公休,我們兩人面面相觑,現在還有幾家飯店會有公休,大家誰不是卯足勁恨不得24小時的營業着,這家店也太奢侈了吧!沒有吃到傳說中好吃的鵝肉,自然是有幾分遺憾,不過回過頭來想想,也正是這樣才剛剛好映襯出花蓮的古樸氣息吧!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是很多店鋪都敢這樣公休的。
“越是得不到,才越覺得特别想要!”咳咳,人們大多數時候不都這樣的嗎?!本着“決不能留下遺憾”的态度,第二天我們又來到了這家店,不過這次我們來的是他家在另一條路上的分店,據說這裡座位更多更寬敞。
店裡的裝潢很樸素,但應該是已經比老店好了許多,進門領号,找到對應的桌号就可以落座了,我們刻意差開了飯點兒,所以并沒有排隊,但即便是這樣,吃飯的客人也不少。
落座之後就會有大姐拿了菜單給你,看好再喊服務員點餐,環顧了一下身邊的幾桌客人,基本上都是連菜單都不需要的,一坐下就直接點好了需要的飯菜,想來這些都是老食客。
一份雞鵝雙拼,一碟鵝胗,一碟鵝肝,一盤炒山蘇,一份魚卵沙拉,幹油面、鹵肉飯各一碗,菜單上标為“推薦”的菜品基本上是這樣了。
拼盤的話,鵝肉并沒有他家的雞肉好吃,而雞肉,隻能說我吃到過皮更脆、肉更嫩的雞……
鵝胗、鵝肝,和鵝肉出自同一鍋鹵水,口感都是好的,但是味道也都不驚豔。
幹油面和鹵肉飯隻能說是中規中矩。
魚卵沙拉是好吃的,但是吃了兩塊就會覺得很膩。
炒山蘇我是第一次吃到,這家的做法是加了小魚幹一起炒,口感清脆,味道有一點點像某種海裡的植物。山蘇在當地應該是很受歡迎的蔬菜品種,因為之後我們在菜市場又看到了它,價格比其他蔬菜略高,購買的人也更多。
幾道菜吃下來,兩個人都覺得沒有那麼滿足,索性又拿起菜單看了一遍,确實點的都是标了“推薦”的菜品,見我們還想點菜,服務員小哥唠家常似的說道:“你們還有個雞湯,很大份,不然吃完再點?”是了,還有個雞湯!
幾分鐘以後,這道“姗姗來遲”的雞湯,被端上了桌,說它“姗姗來遲”并不是他真的慢,而是相較前面的菜品上桌的速度它略顯慢,之前的幾道菜都得用“轉瞬即到”來形容,可能因為都是鹵味和快炒,所以并不費時。
這個雞湯的全稱是“剝皮辣椒雞湯”,剝皮辣椒是花蓮的特色,夜市、街邊都很常見,将綠椒放在炭火上烤,待它外皮焦黑卷曲,放進冷開水中清洗,之後用調好的汁水腌漬個幾天就可以使食用了。
剝皮辣椒不稀罕,雞湯也很常見,可用剝皮辣椒炖雞湯,我可真的是頭回見到。
這碗雞湯的顔色是我喜歡的淡褐色,油潤透亮,像雲南的汽鍋雞,這樣的湯通常比透明的湯更有味道。于是迫不及待的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湯,送進嘴裡……
這個湯!
是好喝的啊!
入口的味道真的有幾分像汽鍋雞,鮮美濃郁,回味甘甜,一口湯咽下,再咂咂舌頭,回味裡竟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剝皮辣椒微嗆的味道,這個嗆味和雞湯的香味配合的簡直天衣無縫,剛覺得雞湯會膩的時候透出來一點辣味,辣味快速的就解了這雞湯的膩,這感覺,真是讓人一口一口的停不下來啊!
湯裡的雞肉,也是嫩的令人發指,因為辣椒的加入,雞肉多了回味,并不會覺得柴或者寡淡,絕對可以用來下飯!
吃完一塊雞肉,再嘗一口辣椒,嘿嘿嘿,這恐怕是剝皮辣椒的巅峰吃法了!
誰能想到,一家以鵝肉命名的店,最好的吃竟然是一碗雞湯!
要離開花蓮的這天,有些陰天,花蓮車站外到處是賣剝皮辣椒的店鋪,而我們一瓶也沒有買,因為剝皮辣椒最美味的吃法我們已經留在記憶裡了,就像清水斷崖邊擰滅煙頭的那個背景,最好的花蓮,在記憶裡了。
每個味道,都在等“懂”它的人出現。
【鵝肉先生】:花蓮林森路2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