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鄒璐徽
編輯 |
滴滴月付日前發布公告稱,為了優化服務質量,月付功能在2022年3月31日24點下線,4月8日将是最後一個雙方約定的還款日。
針對此次下線究竟是服務升級還是永久下架的問題,目前滴滴方面暫無回複。不過滴滴月付客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暫時沒有收到會重新上架的通知”。
公開資料顯示,滴滴月付是滴滴金融于2020年底推出的一款“先享後付”的信用支付産品,其産品邏輯與支付寶花呗、京東白條相似,服務各類出行場景。彼時,在滴滴已經推出滴滴支付、滴水貸的前提下,月付被視作打通滴滴金融業務閉環場景,培養用戶使用自己付費渠道的重要步伐。
如今低調下線,不免讓人聯想到滴滴出行自身的争議事件以及趨嚴的互聯網金融監管。
此前,受赴美上市影響,滴滴曾在去年7月遭受監管層的重量級出手。
一方面是流量閥門被關緊,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金融監管進一步收緊。即使手握8張金融牌照,曾提供包括支付、互助、汽車分期、車險、貸款、理财等八項金融服務的頻道如今也進一步縮減為五大塊。滴滴金融闆塊中,除滴水貸與滴滴支付為自營業務以外,其餘在營的金融業務均已退至導流層面。
今年2月,更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幾乎全線業務都開始裁員,總體裁員比例約為 20%,更顯露出滴滴已經顧不上尚未帶來充沛正向現金流的金融闆塊。
不過,滴滴月付在此時下線,也有業内人士提出了對于信用類支付産品未來境遇的擔憂。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曾幾何時,信用支付産品一度成為頭部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标配“。彼時該産品是旨在鞏固自身的消費金融業務,并通過支付形式進一步強化自身用戶粘性。
然而在2022年1月,發改委等部門頒布了《關于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其中提到“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産品的不當鍊接”,同期還有一份文件《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同樣提到“不得在支付頁面中将貸款、資産管理産品等金融産品作為支付選項”,在監管的重磅出擊下,信用支付類産品将遭遇合規危機。
她表示:“滴滴的這個舉措正是基于當下的監管環境,在審時度勢過後作出的決策,不排除後續其他平台也會有所跟進。”
不過,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則認為,月付下線“跟滴滴自身和外部監管環境都有關,滴滴APP一直下架,無法有新增用戶,肯定會對運營造成影響;此外支付實際上是一個需要前期巨大投入的行業,去做系統和用戶運營等方面的事情,對滴滴來講現在也需要開源節流。”
不過,他也認為,斷開支付和金融産品的不當連接是監管一直在提出的目标,最近出台的《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也有相關的規定,但這種條例出台也會有一個整改的緩沖期,後續平台短時間内的跟進,還是需要更明确的監管指導意見,包括《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裡對于是否能做具體營銷的意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