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
縱觀我國古代教育史,基本上講述的是完整的男子教育史,不管是禮、樂、射、禦、書、數,還是四書五經都基本是針對男子成材的教學。一般人們認為古代中國女子備受摧殘,并無女子教育可言。
社會上對古代女子是否有必要接受讀書識字教育,是否需要發展聰明才智,也存在較大争議。反對女子讀書識字的一派理由是“婦人識字多誨淫”“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正統女教占統治地位的意見還是主張對女子進行基本的文化書算教育。
中國古代女子教育
對女子是否發展聰明才智的争論和對德與才關系的認識是緊密相關的。古代對“才”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側重詩文詞曲方面的才華,或琴棋書畫方面的才藝;另一種是為一般的聰明才智。才藝多為古代女子教育所屏棄的,明清時期流傳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俗語便集中地反映了這種心态。
孔子在很早就把女子教育列入“治民之本”,在春秋時期女子教育也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婦女的才智也得到較多的發揮,受到社會的褒獎,如齊侯之女齊桓公的夫人衛姬就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成就。
《仕女清娛圖》冊 | 閱讀
由于中國古代女性角色定位為相夫教子,所以女子在教育方面的價值隻能通過男子間接體現。如“孟母三遷”、“畫荻教子”、“嶽母刺字”等,均屬此類。而求學途徑,則多受教于父兄,屬家庭教育模式。此外,還有類似職業教育的秦樓楚館的師徒授受。當然,還有佛寺道觀中對尼姑、道姑的宗教教育等等。随着社會的發展,至明清時期,女子受教育的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中國古代女子教育方式
陶黃釉畫彩彈琵琶騎馬女俑
左:金廷标仕女簪花圖軸
總體上說,古代傳統女子教育并不強調女子“才明絕異”,但要有利于男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女子才華和行為還是與于肯定。劉向《列女傳》樹為典範的各類才華超群的婦女,亦為後代女子教育所推崇。就是在清代,也不否認“古之賢女,貴在才也”。
🔼《揮扇仕女圖》卷
當今,男女在受教育方面并駕齊驅,平分秋色,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标志,是國家民族的大幸大吉。教育是立國之本,也是民族興旺的标記,除了女子教育,中國古代教育和今天教育思想還有何不同?在教育方法上又有了哪些改變?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廣西衛視今晚21:40《收藏馬未都》節目!
收藏馬未都∣觀複嘟嘟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
文化說事 明白做人
點擊【閱讀原文】就能進入廣西衛視微信搖一搖,還能随時看廣西衛視同步高清直播!收看的同時還能赢取獎品、現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