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生活在中生代時期,曆經三疊紀、侏羅紀到白垩紀晚期,總共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恐龍在鼎盛的白垩紀時期,甚至全球各處都有恐龍留下的足迹!但比較奇怪的是,所有關于恐龍的一切痕迹在白垩紀晚期即六千五百萬年前之後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公認的說法是一顆直徑約10KM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地區,恐龍滅絕于小行星強大的撞擊揚起的塵埃以及導緻一些列地震以及火山噴發中!
不過我們今天要讨論的卻并不是恐龍是如何滅絕的,而是曆經1.6億年的發展,恐龍卻仍然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文明,而人類卻從短短上千萬年的發展中建立了現代化的社會,兩者為何差距如此之大?有其他的因素在内嗎?
從恐龍浦西來浏覽整個恐龍家族我們可以發現,恐龍盡管體型非常龐大,也極其強壯,但其腦容量或者說大腦占身體的比重并不高!當然并非是腦容量越大就越聰明,因為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神經突觸數量的參數,當然到現在為止我們并沒有獲得恐龍大腦的數據,因為這些有有機物是沒有機會保存下來的!但對于中生代生物的智力發展,腦容量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參數!簡單的說恐龍就是一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動物!
其實不盡然,上圖即為傷齒龍,因為他尖銳的牙齒而得名!但它最大的突出特征并不是牙齒,而是它的大腦-是恐龍譜系中腦容量最大的,并且它的感覺器官非常發達,被認為是中生代最聰明的恐龍!
但這一切再無可能性,因為所有的可能都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終結,盡管我們認為鳥類是恐龍延續下來的物種,而且也有一系列的佐證!
從恐龍到鳥類的轉變過程,因此恐龍并沒有徹底滅絕,而是以我們不認識的一種新的面目出現了!但它們卻再也沒有機會統治地球,因為哺乳動物早就出現了,隻是一直在等待機會,而此次恐龍滅絕的惡劣條件卻是恒溫哺乳動物絕佳的機會!
最早的哺乳動物化石,出現在距今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其個頭很小,和鼩鼱的體型很相似!
化石複原後的樣貌,該化石出土于中國遼甯省境内,《自然》雜志認為,這一突破性的發現将這種形似鼩鼱的動物與有袋哺乳動物,兩者分别擁有獨立進化和生殖策略的時間再前向推進了一個周期!似乎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恐龍存在于世1.6億年,其實人類最早從哺乳動物開始也從地球發上發展了接近1.6億年,當然如果從人類比較接近的體型比如原上猿開始算起,那麼将近4000萬年,因此人類從短短數百萬年發展即開始統治世界的時間描述上并不是非常嚴謹!因為從公認的拉瑪古猿開始人類也發展了上千萬年!
另外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四肢協調以及精細操作的能力,從南方古猿開始直立行走開始,将前腳即手從繁重的行走中解放出來,逐漸向更加精細化分工的角度發展,這在另一層面上是大大促進了大腦的進化,而恐龍卻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是袋鼠類這樣的主要是後腳行走的動物,也從沒有像人類這樣解放出手來過!因此直立行走是從古猿到人類的重要标志之一,從這個時候開始,群體行動與分工,以及适應惡劣的環境,工具中特别是火的使用,每一部發展都代表着人類的進步!當然在現代社會中,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可不多了哦,當然這個工具意義很寬泛,比如實際意義上的工具,各種科學知識的工具等等!但就是這一部分人正在推動着社會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