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到這個問題,簡短回答一下。
這個問題中的前後兩句話沒有邏輯關系。“絕句首句不入韻”是指四句式的絕句首句平仄關系,從而得到整首絕句的平仄關系。首句不入韻,就是首句仄收,即“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兩種平仄格式。
絕句首句不入韻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與絕句是否對仗,沒有任何關系。在格律詩的平仄格律中,平仄關系和是否對仗是兩個平行的格律要求,互相之間既完全沒有關系。雖然對仗也要遵守平仄,但是那是音調的規則,對仗更多地是在符合平仄之上的字詞中尋求詩意的相對。
這二者不構成邏輯關系,是否對仗與任何平仄關系都沒有關系。
首聯是否需要對仗
絕句因為是四句,從文法上分析,每一句對應“起承轉放”,并不是以聯為單位。隻有律詩才分為“首聯、颔聯、頸聯、尾聯”,我們分析創作絕句都是以句為單位。
也就是一首合乎普遍文法的絕句是在順流而下的,并沒有過多的空間給你來進行詩意上的工巧對仗。絕句要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一件事情的首尾描述,很難做到有空間來對仗。對仗其實是一種排比,也就是說得在空間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盡情發揮。
所以在格律詩中,八句的律詩的颔聯和頸聯是要求對仗的。因為中二聯實際上是深化、擴充的容量,在大部分情況下即使拿走這對仗的中二聯,對整詩的意思影響都不大。
對仗是一種修飾。
絕句不需要,所以格律詩對四句的律絕沒有對仗要求。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絕更加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這個例子就不舉了,大部分絕句都是不對仗的,無論首聯還是尾聯。
當然,不代表沒有。在精巧對仗下還能完成詩意的鋪叙是詩人超高的文字駕馭能力。比如全詩對仗的《登鹳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五絕音律完美,同時遠景的描述從上到下,再聯結到登樓和遠眺的人生哲學,在句子上對仗工整卻不生硬,展示了王之渙強大的文采。
此詩因此為五絕第一。
再比如杜甫的四扇屏《絕句》: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這個寫景極為漂亮精緻,兩兩相對,自然切換,從來為天下讀詩之人所愛。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和王之渙的《登鹳雀樓》相比,杜老的詩雖然更精緻漂亮,但是在詩意上的起承轉合明顯要弱。如果不在一個相當環境裡,《絕句》除了讓你閉眼想象那四個景色,并不會讓讀者産生更多的感慨。
這就是絕句使用對仗的弊端,無法在一首絕句中完整表達作者心中所想。
這還是格律詩的詩聖才得如此,一般作者的四扇屏基本上就是垃圾詩了。
所以我們在創作自己的絕句的時候,要盡量杜絕這種“四扇屏”的寫法。
當然,并不是不能對仗,偶用對仗,能增加詩歌美感。
但是,詩歌更重要的是抒情表意,而非琢磨對仗工整。
那是對聯幹的事情。
順便說一下,太多朋友邀請我對對聯了。
對對聯不難,難在對好。不想太浪費時間在那個上面,因為那是個精細的事情,而本人寫詩,其實是比較粗糙的,寫完就算,并不會過多考究。
所有邀請對聯的,一概沒有回複。在這裡感謝大家的邀請,順便說明一下。
不回答沒有别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擅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