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店後廠”的作坊式工廠蹒跚起步,在摸索和競争中逐漸形成獨具優勢的産業集群,再到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通過創新開放,與世界共享機會……在“中國電器之都”浙江樂清柳市鎮,“溫州模式”創造了一個個發展奇迹。進入新時代,透過柳市鎮這個窗口,不僅能夠看到民營經濟的生機與韌性,更蘊含着中國經濟的信心與未來。
這是位于浙江省溫州樂清的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産線(2019年1月10日攝)。 新華社發
從無到有:發端于“草根”的原生力量
說起柳市鎮,不少人感覺有些陌生,然而這個瓯江口北岸的“小鎮”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已經成為國内最大的低壓電器集散中心,“中國電器之都”成為柳市的響亮招牌。
“柳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柳市鎮長虹村黨支部原書記鄭元飛說,20世紀80年代,随着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興起,柳市低壓電器生産銷售規模日益擴大,但同時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企業無證經營、産品假冒僞劣等問題頻現,行業規範已迫在眉睫。
1987年,杭州市民把5000多雙溫州産的劣質皮鞋付之一炬,這喚起了溫州人的質量和誠信意識。1990年,中央有關部門發文并成立調查組進駐柳市,開展為期5個月的打假行動,關閉13000多家門店,執法立案187起。
“産業要發展,不僅要有打擊假冒僞劣根源的‘破’,也要有加大扶持力度的‘立’。”樂清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1990年,柳市中國電器城正式挂牌,曆經29年發展已有兩千多家經營戶入駐。
走進電器城,琳琅滿目的低壓電器産品一應俱全,随着電子商務的發展,許多客戶開始選擇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每天各式各樣的産品從這裡銷往世界各地,年銷售額達十多億元。
如今,柳市鎮已形成以高低壓電器、電子、機械、儀表等為主導的産業體系,擁有企業8700餘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90家、中國500強企業4家。2018年,柳市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2.5億元,同比增長9.5%。
這是位于浙江省溫州樂清的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産線(1月10日攝)。 新華社發
發展壯大:堅守與創新并重結出碩果
當年起步于“前店後廠”模式的作坊式工廠,如今已有不少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隐形冠軍”。縱觀這些在激烈市場競争中取得成功的企業,不難看到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鑒的共性。
“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堅守主業的定力。”正泰集團黨委副書記陳利義對此深有感觸,“從低壓到高壓,從元器件到成套設備再到電力解決方案,正泰集團始終堅持做大做強實體制造業,目前年銷售額已超700億元。”
樂清市人大常委會财經工委主任王守根說,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夕陽産業”,近年來,通過與工業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緊密結合,傳統制造業正在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跨越發展。
在正泰集團小型斷路器的數字化車間内,記者看不到工人守着流水線忙碌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生産線上,機械手精準而快速地進行着裝配,裝載自引導裝置的AGV小車沿既定線路來回穿梭,運送零部件和包裝好的産品。
“企業自主研發的數字化車間投入運行後,運營成本、産品不良率、生産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了顯著優化。”公司終端電器制造部總經理江玉坤說,以小型斷路器車間為例,每條自動線僅需8名工人,比原先減少了60人,同時産品的一緻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雖然實現路徑八仙過海、不盡相同,但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這個理念已經深深植根于不少企業家的心中。
“從2009年成立以來,企業取得一定發展和積累後,都把主要資金用于技術投入、新産品研發上。”俊郎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雄說,企業近5年來以不低于銷售額5%的資金作為研發投入,未來5年将繼續以不低于銷售額7%的比例用于技術創新。
在位于浙江省溫州樂清的合興集團有限公司内,工人在車間内生産(2016年8月16日攝)。 新華社發
開放融合:積極“走出去”尋求雙赢
2018年11月,在曆經兩年多建設後,随着調試工程師團隊整體入場,正泰集團在巴基斯坦信德省建設的Moro500kV變電站步入最終收尾通電階段。該項目位于巴基斯坦重要工業區,用電負荷極大,此前由于當地電網建設薄弱,每天長時間停電制約着當地經濟發展。
“前幾年我剛到巴基斯坦的時候,卡拉奇這樣的大城市還常常會出現供電問題。現在很高興看到通過中國企業的努力,讓巴基斯坦人民在炎炎夏日也能在室内享受到清涼。”正泰電氣國際工程公司亞太區總經理助理董博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口總量龐大,不少中國企業的産品質量、服務、價格都具有優勢,未來在這些區域增長空間和潛力巨大。”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
正泰的實踐是中國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的縮影,企業在海外市場經曆了從産品輸出到服務輸出,再到投資并購的不斷升級,産能布局、工程承包、資産并購等全面開花,國際業務呈快速增長态勢。
溫州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溫州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經建成了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和1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企業業務得到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在創造就業、增加稅收、增進文化交流與融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