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
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
更新时间:2024-10-05 16:18:12

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環境生态學1. 環境生态學的定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環境生态學知識點)1

環境生态學基本概念

環境生态學

1. 環境生态學的定義

環境生态學(environmental ecology)就是研究人為幹擾下,生态系統内在的變化機理、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尋求受損生态系統恢複,重建和保護對策的科學。

2. 環境生态學研究的内容

(一) 人為幹擾下生态系統内在變化原理與規律

(二) 生态系統受損程度的判斷

(三) 各類生态系統的功能與保護措施的研究

3.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内容(包括那幾塊内容)

Ø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動物、菌類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環境,它們相互間存在着錯綜複雜的關系。

Ø 生物多樣性包括:

l /

l 物種多樣性

l 遺傳多樣性

l 生态系統多樣性

l 景觀多樣性

4. 環境的概念

• 環境科學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則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定義: 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和。

• 生态學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則環境是“生物生存的環境”,可定義: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5. 生态因子的概念

l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環境中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環境要素。

l 》

l 生存條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環境要素。

l 生态環境:一定區域所有生态因子的總和。

l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體或群體的栖息地的生态環境。

6.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五個方面)

• 綜合作用: 生态因子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 主導因子作用:生态因子非等價

• 階段性作用: 生物發育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

• 不可替代性和補償性作用:生态因子間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

• 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 》

– 直接因子:直接對生物發生影響的生态因子

– 間接因子:通過影響直接因子而對生物發生影響生态因子

7.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 限制因子

– 在衆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散的因子稱限制因子

– 最小因子定律

– 植物的生長取決于那些處于最低量的營養元素,這些處于最低量的營養元素稱最小因子 。

– 耐受性定律

8. ,

9. 生态幅的基本概念

•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的概念

– 每一種生物對每一種生态因子都有一個耐受範圍,即有一個生态上的最低點和最高點。在最低點和最高點(或稱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間的範圍.

– 它反映了生物對環境因素的适應能力。

10. 生物圈的概念

• 全球生态系統的總和稱為生物圈。

• 生物圈的組成:由大氣圈的下層、水圈與岩石圈的上層(風化殼)組成。

• 生物圈的形成:生物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

11.

12. 生态位理論

• 生态位 (niche)

– 指物種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統中的地位和角色;

– 在自然生态系統中一個種群在時間、空間上的位置及其在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

– 基礎生态位和實際生态位

– 基礎生态位:物種能栖息的、理論上最大的空間

– 實際生态位:物種實際占有的空間

13. 種群的基本特征、高斯假說、種群增長、中度幹擾假說

生物種群的特征及動态:種群的概念及特征、種群的增長、種群的數量變動及生态對策、種群調節

• :

内禀增長率 rm:

– 環境的好壞對種群增長率是有直接影響的,所以種群增長率的可比性也有問題,内禀增長率即不受限制的增長率。當環境無限制 (空間、食物和其他有機體在理想條件下) ,穩定年齡結構的種群所能達到的最大增長率

• 種群增長模型 最著名的是邏輯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

– 微分式為:

– 積分式為:

從微分式看,在前有的指數曲線方程上增加了一個新項(1-N/K)

r-選擇和K-選擇

• 按栖息環境和進化對策的生物分類

– r-對策者生物和K-對策者生物

• r-選擇和K-選擇理論

– (

– r-選擇:種群增長率最大;K-選擇:種群競争能力最大

種群關系(:種間與種内)

– 種内關系:生物種群内部個體之間的關系

– 種間關系:同一生境中所有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

種間關系類型

類型

種1 種2

特征

1、偏利作用

2、原始合作

3、互利共生

4、中性作用

5、競争:直接幹涉型

6、競争:資源利用型

7、偏害作用

8、寄生作用

9、捕食作用

@

○ ○

— —

— —

— ○

種群1偏利者,種群2無影響

對兩個物種都有利,但非必然

對兩物種必然有利

~

兩物種彼此無影響

一物種直接抑制另一種

資源缺乏時間接抑制

種群1受抑制,種群2無影響

種群1寄生,個體小于種群2

種群1為捕食者,通常個體大于2

高斯假說(競争排斥原理):

• 在一個穩定的環境内,兩個以上受資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物種,不能長期共存在一起

• 要求相同資源的兩個物種不能共存于一個空間(生态位相同的兩個物種不能共存)

• 長期共存在同一地區的兩個物種,由于劇烈競争,他們必然會出現栖息地、食物、活動時間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14. 生物群落的群落基本特征及種類組成

生物群落(biocoenosis)

– 在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種類組成及其與環境之間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與結構,包括形态結構與營養結構,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體。

– 也可簡述為:一個生态系統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即為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群落基本特征

(一) 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 群落均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種類成分及數量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二) 具有一定的外貌 外形首先決定群落的類型

(三) 具有一定的群落結構 包括形态結構,生态結構,和營養結構

(四) 形成群落環境 群落對環境必然有改造作用

(五) ~

(六) 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 相互适應,相互競争

(七) 一定的動态特征 生命本身是不斷運動,演化和進化的

(八) 一定的分布範圍 不同群落總是分布在特定的生境中

(九) 邊界特征 明顯的邊界少見,大多情況下存在過渡帶

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

1) 最小面積

2) 種類組成性質分析

3) 種類組成的數量特征

4) 物種多樣性

5) 物種多樣性的時空變化規律

6) {

7) 物種多樣性空間變化學說

8) 種間關聯

群落的結構

(一) 群落的結構單元

(二) 群落的垂直結構

(三) 群落的水平結構

(四) 群落的時間結構

(五) 群落交錯區和邊緣效應

群落組成與結構的影響因素

1 生物因素

– 【

– 競争對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 捕食對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2 幹擾對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3 空間異質性與群落結構

4 島嶼與群落結構

5一個物種豐富度的簡單模型

6 平衡說與非平衡說

15. 幹擾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中度幹擾假說

– 不同程度的幹擾,對群落的物種多樣性的影響是不同的

– <

– 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幹擾水平能維持高多樣性

• 幹擾頻繁(即強幹擾) ,則先鋒種不能發展到演替中期,多樣性較低

• 幹擾間隔時間長,演替發展到頂極期,則多樣性也不很高

• 中等程度的幹擾,才能使群落多樣性維持最高水平,它允許更多物種入侵和定居

16. 生物群落演替理論(演替方向)

Ø 群落是一個動态系統。

Ø 一種群落取代另一種群落的過程稱為群落演替生态演替,演替達到的最終相對穩定狀态,就是頂級群落

生物群落演替理論:

• 單元頂級論

• 多元頂級論

• 】

• 頂級—格局假說

生物群落演替方向

• 進展演替:群落的演替顯示着群落是從先鋒群落經過一系列的階段,到達中生性頂極群落。這種沿着順序階段向着頂極群落的演替過程稱之為進展演替

• 逆行演替:發生在人為破壞或自然災害幹擾因素之後,原來穩定性較大,結構較複雜的群落消失,代以結構簡單、穩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能力相對減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17. 有毒物質的遷移和轉化

遷移(transport)是重要的物理過程,包括分散、混合、稀釋和沉降等;

轉化(transformation)主要是通過氧化、還原、分解和組合等作用,會發生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化學的變化

18. 生态平衡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策略

生态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與信息交流總是不斷地進行着,在一定時間内,生态系統内的生物種類與數量相對穩定,它們之間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與信息交流也保持穩定,達到統一協調的狀态,這種平衡狀态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動态的和相對的平衡,其主要特征包括:

^

(1)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2)物質與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的穩定;

(3)物質與能量的循環與流動保持合理的比例與速度;

(4)生态系統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19. 生态系統的功能

(一) 生物生産:初級生産→次級生産

(二) 能量流動: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

(三) 物質循環:生物 ← →環境

(四) 信息傳遞:包括營養信息、化學信息、 物理信息和行為信息等,構成信息網。

20. 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

·

生态系統中總的有機體物質稱為生物量

光合細菌和植物等生産者所制造的有機質被稱為生态系統的初級生産力

地球上總的初級生産力是一定的,因此,生态系統中的能量分配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

由于通過食物鍊後能量的逐級損失,食物鍊中的能量也由下向上呈現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型,稱為能量金字塔 。

21. 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

碳、氮、磷和水等許多與生命活動相關聯的物質以多種形式—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自然界中循環,這些物質的循環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2. 生态系統服務定義

生态系統服務:生态系統與生态過程所形成的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效用(對人類有用)。(課本)

生态系統服務:由自然系統的生境、物種、生物學狀态、性質和生态過程所産生的物質及其所維持的良好生活環境對人類的服務。

生态系統服務: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态系統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經濟社會系統輸入有用物質和能量、接受和轉化來自經濟社會系統的廢棄物,以及直接向人類社會成員提供服務(如人們普遍享用潔淨空氣、水等舒适性資源)。

服務、功能和産品三者是密切相關的

23. 生态系統服務功能的主要内容

1.有機質的生産與生态系統産品(食品、能源與藥品)

2.生物多樣性的産生與維持(基因庫、生态穩定性)

3.調節氣候(固定CO2、釋放氧氣)

4.涵養水源、減緩災害

5.保持水土、維持土壤功能

6.傳粉播種

7.控制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8.淨化環境(生态修複)

9.感官、心理與精神益處(生态旅遊)

10.精神文化的源泉(詩歌散文、佛教文化)

24. 生态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特征、分類(了解)、評估方法(了解)

生态服務功能價值的特征:

(一) 整體實用性

(二) 空間固定性(地域性)

(三) 政府效益性(兩面性)

(四) 用途多樣性

(五) 共享性

(六) |

(七) 持續有用性

生态服務功能價值的分類系統:McNeely系統、Pearce系統、PeaeceWarford系統、UNEP系統、OECD系統、中國價值分類體系

生态服務功能價值類型及其内涵

直接價值:

Ø 非顯著實物型直接價值: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的服務

Ø 顯著實物型直接價值:以提供人類直接産品形式

間接價值:生态功能價值

選擇價值:生物多樣性潛在價值的将來利用價值

遺産價值:後代利用價值

存在價值:(社會倫理價值)為确保某種資源的存在而自願支付的費用

/

生态服務功能價值的評估方法

市場定價與替代花費法:

•市場價格法

•替代花費法

•生産成本法

環境偏好顯示法:

旅行費用法(TCM)•享樂價格法(HPM)•規避行為和防護費用法•

條件價值評估(CVM)

綠色國民經濟賬戶

•可持續收入與綠色GDP

&

•環境調整的經濟賬體系(SEEA)與環境發展指标(EDP)

25. 全球主要生态系統類型服務的功能價值(了解)

全球生态系統服務價值

中國生态服務的價值

中國與全球生态服務的比較

Ø 面積比值基本接近

Ø 陸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統效益價值低于全球水平

中國生态系統服務價值的空間分布規律

Ø 南方比北方提供更大價值的生态系統效益價值

Ø ^

Ø 北方濕地具有極大的生态系統效益價值

Ø 邊遠地區具有相對較高的生态系統效益價值

26. 幹擾及其定義、特性、劃分

幹擾的定義:

群落外部不連續存在,間斷發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連續存在因子的超正常範圍波動,這種作用或波動能引起有機體或種群或群落發生全部或部分明顯變化,使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位移。

幹擾生态學=生物+幹擾因子

幹擾的特征

Ø 幹擾範圍:幹擾體作用的空間範圍的分布特點

Ø 頻率和周期:單位時間幹擾發生的次數

Ø 幹擾強度:幹擾因素所表達的能力值

Ø 。

Ø 幹擾的尺度:幹擾發生的具體時刻及其持續的時間跨度

幹擾的劃分

1. 按幹擾動因劃分為自然幹擾和人為幹擾

2. 按幹擾來源劃分為内源幹擾和外源幹擾

3. 按幹擾性質劃分為破壞性幹擾和增益性幹擾

27. 退化生态系統的定義、成因及特征

退化生态系統的定義

在一定的時空背景下,生态系統受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作用幹擾下,使生态系統的某些要素或系統整體發生不利于生物和人類生存要求的量變和質變,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與其原有的平衡狀态或進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生态系統退化的原因

自然幹擾:大氣幹擾、地質幹擾、生物幹擾等。如火災、冰雹、洪水、地震、泥石流、病蟲害等。

$

人為幹擾:如有毒化學物質的釋放和污染、森林砍伐、植被過度利用、露天開采等。

退化生态系統的特征

(一) 種類組成變化

(二) 結構變化

(三) 生物生産力變化

(四) 土壤和小環境的變化

(五) 生物之間生态關系的變化

28. 恢複生态學的基本理論(術語、标準)

恢複生态學(Restoration Ecology):

研究生态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統恢複與重建的技術和方法及其生态學過程和機理的學科

~

生态恢複相關術語

重建(rehabilitation):去除幹擾使生态系統恢複到原有利用方式

改良(reclamation):改善條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

改進(enhancemen):對原有系統進行重新的修複,是系統某些結構和功能得以提高

修補(remedy):修複部分受損結構

更新(renewal):生态系統發育即向新的水平和層次演替

再植(revegetation):恢複生态系統的部分結構和功能,或恢複土地先前裡利用方式

判斷生态恢複的五個标準

Ø 可持續性(可自然更新)

Ø 不可入侵性(如自然群落抵制入侵)

Ø [

Ø 生産力(與自然群落一樣高)

Ø 營養保持力

Ø 具有生物間的相互作用

29. 污染物與毒物概念

污染物與毒物的定義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能夠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的物質。

毒物:對機體産生有害作用(毒作用)的化學物質。

30. 影響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1. 環境因素:

1) …

2) 物理環境因素:•溫度•濕度•氣壓

3) 環境污染物的聯合作用:•獨立作用•相加作用•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2. 化學毒物的理化性狀

1) 物理性狀生物學效應•溶解度•揮發度•分散度

2) 毒物的化學結構與毒性

3.個體因素:種屬、品系和個體差異•年齡和發育•性别與激素•遺傳因素•健康狀況與營養

31. 污染物在生物體内轉化形式

污染在生物體内的轉化:(生物活化和生物滅活)

進入體内的外來化合物在體内酶催化下發生一系列變化的過程即:

一、 降解作用(氧化,還原和水解)

二、 <

三、 結合作用:進入機體的毒物在代謝過程中與某些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因的生物結合反應。

32. 污染物在食物鍊中的傳遞與放大

污染物在食物鍊中的傳遞和放大

生物富集:生物或處于同一營養級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并積累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導緻生物體内該物質的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的現象重金屬的食物鍊積累。

生物積累:生物在其整個代謝活躍期通過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種過程,從周圍環境中蓄積某些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以緻随着生長發育,濃縮系數不斷增大的現象

生物放大:由于高級營養級生物以低營養級生物為食物,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機體中的濃度随着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

33. 環境污染物的毒學評價(指标與概念)

毒物(Toxicant):能引起機體暫時或永久性損害,甚至導緻死亡的物質。

毒性(toxicity):毒物引起生物體損害的性質和能力

中毒(Toxication):有害物引起生物機體出現功能或器質性改變而出現的疾病狀态

毒性效應:化學物引起生物體損害的總和

污染物毒性參數:緻死劑量

危險性(Risk)與危害性(hazard):

危險性(危險度):在特定接觸條件下,對有害物造成損害的可能性大小的定量估計。

危害性:化學物質對人群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劑量(Dose):機體接觸的外源化學物的數量。多種表示方法。

效應(Effect)與反應(Response)

效應:一定劑量的外源化學物與機體接觸後所引起的生物學變化

反應:一定劑量的外源化學物與機體接觸後,呈現某種效應并達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産生效應的個體在群體中所占的比例

常用毒理學劑量參數

緻死劑量(LD):以死亡為觀察指标的外源化學物的量

絕對緻死劑量(LD100):能引起所觀察的個體全部死亡的最低劑量。

半數緻死劑量(LD50):能引起所觀察的個體50%死亡的劑量

半數緻死濃度(LC50):能引起一群個體50%死亡所需的濃度一般以mg/m3空氣和mg/L水來表示

半數耐受限量(TLm):半數存活濃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内一群水生生物中50%個體能夠耐受的某種環境污染物在水中的濃度,單位為mg/L

最大無作用劑量(MNEL:NOEL或稱NOAEL,指外源化學物在一定時間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後,用目前最為靈敏的方法和觀察指标,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

最小有作用劑量(MEL):也稱中毒阈劑量或中毒阈值,指外源化學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時,在一定時間内,使某項靈敏的觀察指标開始出現異常變化或機體開始出現損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劑量

效應劑量(ED)或效應濃度(EC):在某一期限内導緻某一特殊反應的毒物劑量或濃度

?

34. 生态監測的概念和理論依據

生态監測的概念

l 利用生命系統個層次對自然或認為因素引起環境變化的反應來評定環境質量;研究生命系統與環境系統的相互關系

l 凡是利用生命系統(無論哪一層次)為主進行環境監測的方法和手段都稱為生态監測

理論依據:

(一) 生命與環境的統一性和協同進化是生态監測的基礎

(二) 生物适應的相對性決定生态監測的可能性

(三) 生物富集是污染生态監測的依據

(四) 生态結果的可比性

|

生态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

(一) 選定評價的主要對象(受影響的生态系統)和主要評價因子

(二) 根據評價的影響對象和因子選擇評價方法、模式、參數并進行計算

(三) 研究确定評價标準、進行主要生态洗和主要環境功能的影響評價

(四) 進行社會、經濟和生态環境相關影響的綜合評價和分析

生态環境影響評價的内容

人類活動的生态影響(物理性作用,化學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

生态環境影響對象的敏感行分析

生态環境效應分析

35. 生态系統受損的主要形式

%

受損生态系統: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自然幹擾、 認為(或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發生了位移(即改 變),打破了生态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态,使系統的 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和障礙,并發生了生态系統的 逆向演退(retrogressive succeesion

生态系統受損的主要形式

(一) 突發性受損

(二) 躍變式受損

(三) 漸變式受損

(四) 間斷式受損

(五) 複合式受損

36. 受損生态系統的基本特征

(一) 物種多樣性的變化

(二) [

(三) 系統結構簡單化

(四) 食物網破裂

(五) 能量流動效率降低

(六) 物質循環不暢或受阻

(七) 生産力下降

(八) 其他服務功能減弱

(九) 系統穩定性降低

37. 生态工程的内涵(理論與依據)

生态工程:應用生态系統中物種共生與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綜合系統分析的最優化方法,設計的促進分層多級利用物質的生産工藝系統

生态工程的内涵

在促進自然界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産潛力,防治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态效益同步發展。

生态工程設計的生态學理論依據

(一) 物種共生原理;

(二) 生态位原理;

(三) 食物鍊原理

(四) 物種多樣性原理

(五) 物種耐性原理

(六) 景觀生态學原理

(七) 耗散結構原理

(八) 限制因子原理

(九) (

(十) 生态因子綜合性原理

38. 生态系統管理的定義及基本原則

生态系統管理定義:

指在充分認識生态系統整體性與複雜性的前提下,以持續地獲得期望的物質産品、生态及社會效益為目标,并依據對關鍵生态過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長期監測的結果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基本原則:

(一) 整體性

(二) 動态性

(三) 再生性

(四) 循環利用性

(五) 平衡性

(六) 多樣性

*

39. 生态系統管理的要數、主要途徑與技術

生态系統管理的要素

(一) 根據管理的對象确定生态系統管理的定義,該定義必須把人類及其價值取向整合進生态系統

(二) 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可持續性是生态系統管理的首要目标

(三) 确定生态系統管理的時間和空間尺度

(四) 收集适量數據,理解生态系統的複雜性和相互作用,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五) 監測并識别生态系統内部的動态特征,确定生态學限定因子。

(六) 确定影響生态系統管理活動的政策、法律和法規。

(七) 選擇和利用生态系統管理的工具和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以及環境管理信息系統(EMIS)

!

生态系統管理的途徑

(一) 實施标準化環境管理系列标準——ISO14000

(二) 大力開發生态工程和生态建設

(三) 加強自然保護的管理和研究,建立各種自然保護區

(四) 推廣3S技術——RS、GIS、GPS

(五)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EMIS)

(六) 生态風險評估

(七) 适度幹擾與恢複重建

(八) 清潔生産

(九) 廢物資源化管理與5R方法

(十) ,

(十一) 生态工業園區(EIP)

40. 生态規劃與設計的原則

生态規劃與設計概念

以生态學原理和城鄉規劃原理為指導,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手段辨識、模拟和設計人工複合生态系統内的各種生态關系,确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生态建設對策,促進人與環境關系持續協調發展的一種規劃方法

生态規劃與設計的原則

(一) 整體優化原則

(二) 人地系統協調共生原則

(三) 生态功能分區原則

(四) 高效和諧原則

(五) 相互制約原則

(六) 最小風險原則

(七) 可持續發展原則

41. 環境規劃的基本特征、作用

環境規劃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

•綜合性

•區域性

•動态性

•信息密集

•政策性

環境規劃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一) •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 •保障環境保護活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三) •合理分配排污消減量、約束排污者的行為

(四) •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佳的環境效益

(五) •實行環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據

42. 景觀生态規劃與設計定義

景觀生态規劃與設計

以生态學原理為指導,以謀求區域生态系統整體優化功能為目标,以各種模型、規劃方法為手段,在景觀生态、綜合及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區域景觀優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規劃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方案、對策及建議

43. 如何應對全球生态環境問題

全球氣候變化定義

可能改變地球承載生物能力的全球環境變化(包括氣候、海洋和其他水資源、大氣化學以及生态系統的改變)

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新思考及行動:

(一) 人類行為方式的重要轉變

(二) 工業生态學

(三) ISO環境質量标準體系

(四) 自然保護

(五) 積極推進綠色文明

44. 生态文明的定義

生态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彩葉草養殖注意事項
彩葉草養殖注意事項
彩葉草養殖注意事項?土壤:要使用透氣性好、疏松肥沃,要富含腐殖質澆水:生期要保持盆土及環境濕潤陽光:陽光充足,但忌盛夏烈日暴曬溫度:冬季控制室溫在20~25℃,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施肥:生長期每月施1~2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肥料,下面我們就...
2024-10-05
男人夢見自己死了好嗎
男人夢見自己死了好嗎
男人夢見自己死了好嗎?昨夜做了一個夢,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男人夢見自己死了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男人夢見自己死了好嗎昨夜做了一個夢,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夢。我夢見我死了。看官沒有看錯,是夢見我自己死了,不...
2024-10-05
适合小客廳的背景牆
适合小客廳的背景牆
電視牆怎麼設計更好看?作為客廳的視覺中心,電視背景牆直接影響着整個客廳的格調和意境,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講講。背景牆的樣式和材料很多,但主要的格局隻有5種,不同格局有不同的效果和感覺。1、整牆設計:采用單一材料,沒有立體造型,視覺統一,幹淨...
2024-10-05
那年夏天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結局
那年夏天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結局
剛剛迎來了《歡樂頌》和《我是杜拉拉》的大結局,由其是《歡樂頌》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都很期待第二部的到來,還沒看過瘾的小夥伴們不用擔心,最近又有2部值得期待的電視劇上映了。《檸檬初上》和《那年青春我們正好》接檔《我是杜拉拉.》和《歡樂頌》。...
2024-10-05
楷書滕王閣序全文朗讀
楷書滕王閣序全文朗讀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于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
2024-10-05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