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然而其中的意味,并非人人都能真正體會。
林黛玉和劉姥姥,一個來自書香家,飽讀詩書,一個來自平民家庭,大字不識一個。當她們相遇于賈府,我們便能從她們身上看到鮮明的對比,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區别,更能看到作者蘊含其中的諷刺。
讀書多的林黛玉,讀得移了性情,幸福感極低。紅樓中的女性衆多,而且多是出口成章的才女,但要論讀書多,誰也比不過林黛玉。林黛玉讀書比别人多,有兩個先決條件:其一是出身于書香世家,深受環境的熏陶;其二是她有着過目不忘的天賦,讀書比别人快。
經常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簡單來說,讀書有兩大功用,一是學以緻用,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增長技能;二是豐盈内心,讓内心變得豐富,從而提升幸福感。
然而,林黛玉雖然書讀得多,但她卻既沒能從書中增長技能,又沒有通過讀書提升幸福感。相反,她因為讀書而讓自己活得更加悲苦,用寶钗的話來說就是”移了性情“。
可以說,飽讀詩書的林黛玉為我們诠釋了什麼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什麼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尤其是在那個書本極貴的時代,林黛玉讀書,可以說是嚴重地浪費社會資源,嚴重地自我摧殘。
尤其是第三十回,當黛玉寫完三首題帕詩後,作者明确指出她”病由此萌起“,寫詩寫出病來,豈不是讀書之過?
不讀書的劉姥姥,用閱曆豐盈了内心,幸福感超高。劉姥姥不讀書,大字不識一個,看到賈府的”省親别墅“,還以為是鄉下經常見到的”玉皇寶殿“,倒頭就要拜,把牌坊當廟門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識字的農村老太太,卻擁有豐富的閱曆,不但充滿了智慧,而且有着豐盈的内心,幸福感超高。
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也是讀過書的,但他面對”秋盡冬初,天氣冷将上來,家中冬事未辦“,毫無辦法,隻會喝悶酒和拿妻子撒氣。倒是沒讀過書的劉姥姥,不但懂得如何勸慰女婿,而且指出了一條解決當下困境的光明大道。
僅從這一個小小的對比,作者就告訴我們:讀書人如果不懂得把書本知識轉化為生活智慧,那還不如不讀書。至少,讀了書的王狗兒,就不如不讀書的劉姥姥。
劉姥姥來自最為樸實的人情社會,鄉裡鄉親,互幫互助,這便是她的閱曆,是她幾十年累積的生活經驗。
當劉姥姥帶着豐富的生活經驗走進賈府,見識了什麼是”禮出大家“,她并沒有像林黛玉初進賈府那樣戰戰兢兢,”不敢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而是盡情地展現自己,用鄉村野趣,诠釋了什麼是”真性情“。
更為難得的是,她用她豐盈的内心與極高的智慧,與賈府達成了雙赢:她從賈府獲得了物質資源,賈府從她這裡獲得了情緒價值。
這正是人與人交往中最基本的以長補短:賈府物質資源多,精神資源少,正需要有人為這些太太小姐姐們提供情緒價值;而劉姥姥一家的幸福指數高,精神資源多,卻缺少物質資源。這樣的一種交換,雙方都很有收獲,而這種雙嬴是由劉姥姥帶來的。
對比林黛玉進賈府,是一種雙輸:物質上,賈府要花費大量金錢養着黛玉,黛玉卻不能回報一二;精神上,黛玉長期活在哀傷悲苦中,未能從賈府獲得幸福,而賈府也因有這樣的一個又愁又病的長居客而經常煩憂。
作者的諷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出現在第五回的一幅對聯,很多讀者因為賈寶玉讨厭它而認為作者也讨厭它。
其實恰恰相反,作者正是用這對聯來諷刺寶玉黛玉這樣讀書不明理的人。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之道,即為讀書之道,讀書的目的,第一就是明明德,也就是明世間之理,即“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讀書人讀書,無非是做學問寫文章,但真正的學問文章,恰恰應該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而不是把學問和文章寫在紙上。
要論做學問寫文章,無人能及林黛玉。但要說“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沒人比得過劉姥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裡的“皆“是”都“的意思,”即”是“就是”的意思。作者非常明确地告訴我們:世事洞明都是學問,人情練達就是文章。林黛玉會做學問,會寫文章,但她在世事人情上一竅不通,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說明她的學問文章都是虛的,假的,是紙上談兵,不能拿到實踐中去檢驗。
相反,劉姥姥從來不做學問不寫文章,但她在世事與人情上的洞明與練達,已經是最高級的學問與最優秀的文章。因為她不但能讓自己幸福,還能把幸福帶給身邊人。尤其是她最後以逆行者的姿态進賈府救巧姐,更是诠釋了“明明德”中的大仁大義,這是大師級的讀書人都難以書寫的學問文章。
相比之下,把一生都用在學問文章上的林黛玉,空讀了萬卷書,她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帶來了什麼?
這便是作者對讀書不明理之人的極大諷刺,正如薛寶钗所說:“(讀書讀得移了性情)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林黛玉就是讀書讀得移了性情,劉姥姥則是耕種之人,無論是從創造社會價值上,還是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讀萬卷書的林黛玉,都遠不如行萬裡路的劉姥姥。
相關閱讀:
林黛玉說劉姥姥是哪一門子的姥姥,暴露了她的淺陋無知和教養缺失
一個細節,體現了劉姥姥的高級素養,打臉自以為是的寶玉和黛玉
《紅樓夢》| 民間智者劉姥姥,沒落子弟王狗兒,一場精彩的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