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
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
更新时间:2025-04-03 18:27:18

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七首萱草詩讀,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芳心是母親對孩子的思念,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夏花萱草七首母親花開)1

重瓣萱草花最有名的詩句

七首萱草詩讀,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芳心是母親對孩子的思念

“萱草雖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蘇轼《萱草》

五月有個西方的節日母親節,但中國卻有五月一整個月來珍惜母愛。

萱草花開在五月,花期長達一個多月。它金色或者黃色,形如百合,在晚春初夏時節開花,中間的花莖亭亭玉立,針型的花芽通常生成一簇,花開舒展,和百合花非常像。微風吹過,無數的花朵搖曳,大方舒展,如同母親的愛,如同孩子的笑容。

這就是中國的母親花,萱草。

先秦時代就已經人工種植萱草,食藥和觀賞三用。

作為草藥,萱草可以安神消腫,解毒解郁,消除夏天的許多疾病和不适。

作為食品,它的嫩花苞是爽口清甜的時令菜肴。作為觀賞,它點亮沉悶多雨的夏天,那金色黃色的花朵讓人感到清新,調節視覺和心理。

所以萱草又叫忘憂草。

古人很早就喜歡萱草花,特意栽種在父母的堂前,希望辛勞一生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在腰酸背痛,心情煩悶的潮濕夏天,因花而笑,所以萱草花代表母親,母愛和子女的思念,萱堂則是母親住所的代詞。

曹雪芹紅樓夢中有個榮國府榮禧堂,但是這背後有個真實的故事和典故,那是康熙皇帝下江南,特地給曹家母親提筆書寫“萱瑞堂”。因為曹雪芹的祖母曾經是康熙皇帝的保母,康熙感念她給他的養育之恩和真摯的溫情。所以在榮國府有個絕對權威而慈愛聰慧的賈母,整個榮國府和賈家的繁榮錦繡都圍繞着她。

雖然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是從康熙對自己保母的重視,可見皇家也重人間的那種母子溫情,所以他曾經對别人說,這就是我家的老人。

康熙無需作秀,證明曹家的祖母在陪伴養育他的過程中付出了最真摯的母愛。而這種愛有時候超越血緣,成為人感情的紐帶。這是中國女子無私的善良。

蘇轼這首小詩,寫的就是萱草花,實際非常形象地用萱草花比喻成母親的相思和堅韌。

你看那萱草是小小草本,卻一枝枝挺拔,無論是貧瘠還是膏腴的土地上,它都有自己獨特的姿态,在無數的亂葉和亂草中,萱草花開着最明麗鮮豔的花朵,笃定深情,那是母親的愛,母親的心,剛強柔韌,牽挂孩子,并以牽挂為動力,開出最美麗的花呀!

同時這萱草之挺拔也如孩子的成長,仿佛墊着腳,展着笑容,用成長感恩所沐浴的一切。

“萱草須鋤莫放深,竹須剪伐待成林。

一花一葉皆相附,要使兒孫識此心。”宋朝陳傅良《和沈仲一北湖十詠·萱竹堂》

這首詩從美學上并沒有什麼價值,但是有一種苦口婆心的比喻。我種植萱草,是讓孩子們知道,那萱草花是一朵朵開在枝頭,你們要像萱草一樣團結在家庭和親情裡呀。

我種植萱草是不忘母親,你們也要知道,并把這個理念傳承後世。

“憶昔兒時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戲車。

兩歲讀書未離乳,書罷尋乳猶歸家。

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

隻今堂上獨靈椿,念及庭萱怨露草。

夜來忽夢如兒年,阿保攜抱慈母憐。

人生安得常童颠,隻作嬰兒啼母前。”宋朝姚勉《夢保母如兒時》

中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養育之恩情同母子的到處都有。

宋朝的姚勉,出生時被父母遺棄在山野雪地,其原因不太清楚。但是從這首詩他深切懷念他的保母,是這位保母給了他母愛。兩歲的時候還沒有斷乳,已經被迫要讀書,讀書後就四處找保母喝奶,到了十三歲,保母離開了自己,自己二十歲的時候,母親也去世了。我看見庭前的芳草搖曳在露水裡。我忽然做夢回到了兒時,人生怎麼能像童年一樣,永遠像嬰兒一樣啼哭在母親面前。

雖然兩母并列,但是明顯可以看到他對保母的眷念。隻是不知道他最後找到自己的保母沒有,但拳拳之心,已經在詩裡柔軟深沉而動容。

保母也是他的母親,或者更是他的母親。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元朝王冕《墨萱圖 其一》

王冕生活的時代不好,是元朝入主中原的時期,父親一樣他老實當放牛娃,他偏偏有讀書的渴望。是母親成全着他的心願,盡力在寒苦中幫着他。但是元朝是一個動蕩且對漢族學子壓制的時代,王冕雖然飽讀詩書,但是屢考不中。

他每次出門遠行一定會想到唐朝孟郊的母子情,“慈親倚堂前,不見萱草花。”

所以畫了萱草圖來思念感恩母親。寫得比孟郊更加細膩,因為他是聰慧敏感的畫家。

那黃色燦爛的萱草花,當夏風吹過,你搖曳的芳心是為誰而吐,因為你在思念你遠在他鄉的孩子呀。

“萱草生北堂,顔色鮮且好。

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王冕《墨萱圖 其二》

王冕一首不足,又寫了一首。那萱草開在母親的堂前,一定顔色鮮豔而美好。我知道你對着它的開花一定會帶着微笑,但是當你轉身的時候,我知道你心情不好。

我的孝順之心,不在花木榮枯上,隻是兒子我無能,在外面漂泊,年齡越來越大,慚愧越來越深。

當然王冕在看夠世事滄桑後,毅然回家種田,外面的世界再也打不動他了,他願意安靜快樂的陪母親過着清苦的農耕歲月。

“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王冕《今朝》節錄

我相信他内心是笃定而快樂的,陪伴母親,安靜陪着母親老去。願母親長壽,歲月靜好。

“淩江清淺繞城流,庾嶺南邊第一州。

惟有梅花傳遠信,祇憑萱草緩離憂。”宋朝章得象《植萱亭》

章得象是福建人,難得他24歲在數千貢士中中選進士,開始了他的京城仕途。這麼遠的路自然不能帶母親一起北上做官。

他離開的時候,特地給母親種植了萱草花,天南地北,兒子去了,請母親看着庭前的萱草緩解憂患吧。

章得象做到了高官,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但是做官和孝母并不沖突呀,他将萱草種滿母親的庭院,随時都有信件回來安慰母親。想他的母親也是堅韌的人,将深情埋在歲月裡。

隻有一種愛最偉大,那是母親離别孩子。從此相思天涯,雖然願望孩子越來越好,越飛越高,但自己的思念和牽挂,确實永恒不歇的。

如同搖曳的萱草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21天圖文打卡挑戰#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或許我們真的合适隻是時間不湊巧(隻是時間不湊巧)
或許我們真的合适隻是時間不湊巧(隻是時間不湊巧)
  起初說好的一輩子,到後來說散也就散了,來年最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等待不是為了你能回來,而是找個借口不離開。      我們都很好,隻是時間不湊巧。      姑娘,長點心吧,别把人海一粒渣當成河畔一朵花。      既然已經塵埃落定,你又何必心神不甯。早知結局如此凄涼,當初何必義無反顧。給你機會從頭再來,你又如何預知未來。      靠得...
2025-04-03
郭少芸離開tvb(郭少芸是誰出演過哪些作品)
郭少芸離開tvb(郭少芸是誰出演過哪些作品)
  [海峽網]   你或許不認識郭少芸這個名字,但是相信你一定會看過她的作品,她可是香港非常有名的惡女演員。在香港TVB工作了23年,剛剛離開。郭少芸是誰?郭少芸背景曝光,她年輕時候的照片顔值非常高,引來不少網友的贊美,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郭少芸個人資料。      郭少芸是誰   郭少芸出生于1972年,是中國香港人。很多香港女演員都是通過參加香港小...
2025-04-03
管澤元奇葩說娃娃(小柒說熱搜租女友過年)
管澤元奇葩說娃娃(小柒說熱搜租女友過年)
  #小柒說熱搜#第二期開講!      馬上過年了,被催婚催的着急了,就想着租個女友、男友回家,可是這麼大的市場,就會催生很多套路,不小心,你就中招了。      比較常見的一招,就是給你一堆承諾,或者一堆原則性的話題,然後自證清白的告訴你:綠色出租,不要歪想。      可是,當你要看照片的時候,就套路來了,20元一次。你想一想,一天就照片也可以掙不少呀...
2025-04-03
韓國什麼方便面好吃(韓國方便面餐館)
韓國什麼方便面好吃(韓國方便面餐館)
  去年黃磊版的《深夜食堂》被人們吐槽,大半夜跑到飯店去就為吃一碗老壇酸菜牛肉面?國産《深夜食堂》雖然是模仿日本原版《深夜食堂》的,但的确沒有學到精華,因為至少日本的拉面店不是用方便面來招待客人的,不過如果放到韓國去,你進到的拉面館,有可能就是方便面館。      這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位于韓國首爾,位于韓國延世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的大學城範圍内,據一位在此...
2025-04-03
商河美景圖(山東好景北緯37遇見商河之美)
商河美景圖(山東好景北緯37遇見商河之美)
     北緯37°是我國的一條經濟帶,有濟南“北大門”之稱的商河就在這條帶上。秋風吹拂,天高雲淡,途經商河,遇見北緯37°康旅示範小鎮,讓人眼前一亮。漫步小鎮,路邊鮮花盛開,湖水碧波蕩漾,徽派建築群錯落有緻,置身其中,恍若來到江南水鄉。商河北緯37°是山東省省級文旅項目,濟南市重點項目,已申報為國家4A級風景區。這裡以康養為核心,并集合教育、文旅、農業和地...
2025-04-0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