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人都習慣用公元某年來記載時間,但是估計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所用的公元是怎麼出現的,而且還經常在史書中記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你又知道我們是怎麼區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呢?說起公元前,學過曆史的小夥伴們第一反應肯定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你知道古代的公元1年,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帶着我們上述所說的種種疑問,來一一探究解答吧!
首先,回答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元"紀年是怎麼一回事。"公元"二字就是"公曆紀元"的簡寫,是一種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紀年方法。它以傳說中耶稣他老人家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也就是第一年,公元是沒有零年的)。所以在古代中國,沒有 "公元"這一說法。
那麼怎麼進行紀年呢?由于那時候交通不便,溝通也不順暢,各國往往都隻用自己發展出來的紀年法。比如我們的老祖宗就有"天幹地支紀年",利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每60年就是一個周期,現在即将過去的2018年用幹支紀年法表示就是"戊戌年"。著名的"戊戌變法"就是因為發生在上上個戊戌年而得名,那時是1898年,距離現在正好120年(兩個周期)。到了後來,也有用皇帝的年号命名的,比如康熙元年,就是清朝康熙登基的元年,這種紀年法也常常在影視劇中看到。
接下來一個問題,我國是怎麼區分的公元前和公元後。公元即公曆紀元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來基督教在歐洲的創立興起,以耶稣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它是由意大利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種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準。
公元1年,我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對應的應該是我國西漢末期的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為太傅,加号"安漢公",封孔子之後為褒成侯,追谥孔子為褒成宣尼公。這年6月,王莽極力推崇和拔高孔子,通過小孩漢平帝發布诏令,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孔子正式坐上國家的聖人神壇。
看了曆史中關于"公元"的小知識、小細節,是不是感覺自己的曆史知識又豐富起來了呢?其實在學習曆史的過程中,不要隻達到淺嘗辄止的地步,還要熟讀深究,這樣才會體會到學習曆史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