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熟悉上海方言,或許不難發現有些在普通話裡讀音明顯不同的字詞,到上海話裡讀音居然完全相同。如果恰巧這些字詞出現在名字中間,比如路名、人名,那常常就會讓人有點“傻傻分不清”的感覺了。比如上海話中最分不清的三條馬路,當屬:湖南路、滬南路和河南路(當然,實際上上海并沒有叫“河南路”的馬路,隻有“河南北路”“河南中路”和“河南南路”,“河南路”隻是這三條路的統稱)。
說到“在普通話讀音中分得清,在上海話讀音中分不清”的現象,人名姓氏領域也是“重災區”。最著名的便是“黃王不分”。
以上這些常見姓氏,都是上海話“黃王不分”的相似案例。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标題不是說“一半上海人讀勿連牽”嗎?以上這些路名和姓氏,并不難讀,隻是因為讀音相同而“分不清”而已。葛末,高難度的例子來了——
“上中路”和“場中路”,讀音相同嗎?或許很多上海人也會把這對路名列入“普通話分得清,上海話分不清”的隊列。其實,“上”和“場”在滬語中的發音是有細微區别的。
“上”發音是“shang²³”,與嘗、裳、尚、床、幢、狀等發音相同;“場”發音是“shan²³”,與锃、剩、腸、常、丈、杖等發音相同。
同樣的情況還有,“上海醫院”和“長海醫院”。可以講,很多上海人已經區分不出它們在上海話讀音中的區别,其實他們的“鼻化韻”是不同的,前者是“ang”,後者是“an”。
相似的例子還有這兩個常見的姓氏,“張”和“章”在普通話中的讀音是一模一樣的,而在上海話中卻有細微的差别,有點類似普通話中前鼻音與後鼻音的區别。
“張”發音“zan⁵²”,與争、睜等同音;“章”發音“zang⁵²”,與裝、莊、妝等同音。
前面舉了不少在普通話中讀音不同而在上海話中讀音相同的例子,而“檢查”和“檢察”則是一個大反例:這兩個詞在普通話中讀音完全相同,而在上海話中則大相徑庭。
“查”,發音“sho²³”,與茶、乍、蛇、社、佘、射等同音;“察”發音“cak⁵”,與插、策、冊、拆、尺、赤等同音。
來源: 上海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