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費縣校區的老師在朋友圈分享校園的紫藤花開了,感覺好美。一直想去看看、拍拍,各種不是借口的借口,不是忙的忙的理由都沒能去。
昨天下午,終于抽出三個小時,驅車來到費縣,來到了臨沂大學費縣校區--位于費縣的原臨沂師專校園,這個被認為最像大學的地方。
現在的校門
原臨沂師專時期門口的“臨沂師範專科學校”幾個大字,還是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後面的小山就是鐘羅山。
臨沂師專時期校門
3點30左右到達,約上徐老師,從教室裡叫上幾位同學,走走校園、拍拍風景。
進門右側就是深受師生、費縣市民喜歡的紫藤長廊,雖花期已過,但依然阻擋不了紫色帶來的如夢似幻浪漫。
學生在長廊裡或小憩、或讀書、或交流,層層疊疊,多情的纏繞,訴不盡愛戀芬芳。
紫藤長廊南側的籃球場,也是學生最喜歡去的休閑場所,打打籃球,玩玩滑闆,生機盎然。
東側的亭子,喜歡浪漫、喜歡靜靜的同學的空間,或習作草地、或讀書談心。
長廊的北側有海燕的教學樓是文史樓。天高任鳥飛,激勵學子理想飛翔。
文史樓對面漂亮的紅樓,是當年師專的實驗樓,一座石質的教學樓,它的東南西北 ,四個方向景緻不同,每一面都讓你忍不住喜歡留戀,特别是背面更好看。
紅樓後面的廁所可以稱作是最有文化廁所,用美麗的花磚裝扮,能在這個地方用心的學校,一定是處處精品。
沿着主路前行,迎面走來充滿着陽光、洋溢的歡樂的臨大師生,為校園增添了活力。
道路兩側成排的古松,每一棵都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古樹,老房子,心生肅穆,突生莊嚴,心瞬間靜了下來。
辦公樓前的雕塑、古槐!
蘇式教室、大禮堂,這些老建築應該是目前臨沂大學還有使用的最曆史的建築。
校園裡最多雪松和水杉,四季常青,挺拔向上。大禮堂的東側有兩排整齊、高大的水杉,樹下是學生休讀、體育運動的場所。不多見的水泥制乒乓球台和現代的運動針器材相互映襯。
一步一景,一景一情,費縣校區小而精、巧而美。
校園東南側有兩棵非常大的流蘇,滿樹白花,如覆霜蓋雪,清麗宜人。
這模樣、這底蘊、這精神,非一朝一夕可造,非一年兩年可成,這是六十年的薪火相傳,一輩一輩的苦心經營,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成。
攝影:牧野塵緣 鐘溪
出鏡:臨沂大學費縣校區徐老師和她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