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祖兒膝蓋嚴重水腫,抽出100毫升積液,網友:看着就心疼!
近日,中國香港著名歌手容祖兒在某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的近況,并曬出一組照片,她表示自己最近一段時間膝蓋水腫得非常厲害,并且這幾天水腫已經蔓延到了腳踝。經過治療,抽出了100毫升的積液,看到這麼多積液,衆人無比心疼。
膝蓋内有積液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經常有患者在看到報告單上寫着“膝關節内有少量積液”時就憂心忡忡,急切的詢問醫生是不是需要抽取,也會擔心積液會不會越抽越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膝關節積液”的那些事兒。相信本文能為你解答。
1、什麼是膝關節積液?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的關節,膝關節積液就是由膝關節内的滑膜分泌的一種自身免疫調節保護液。正常情況下,膝關節内都存有少量的關節液(大約5毫升)來營養關節軟骨、潤滑關節、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并在關節活動時不斷循環更新。
當膝關節出現病變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時,如創傷、骨質增生、細菌感染(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關節退變等,關節液的滲出大于吸收即形成膝關節積液,膝關節腔壓力增高,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等不适,患者日常活動受限。
所以,膝關節積液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而且磁共振的報告僅作參考,并不一定準确。重要的是要結合醫生的體格檢查,結合患者的症狀,結合磁共振的片子來綜合判斷。
2、膝關節積液要不要抽取?
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種疾病引起的膝關節積液,不要在未确定病因的情況下盲目抽取膝關節積液。
如果膝關節積液過多、張力過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抽取積液緩解症狀,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概一周的時間膝關節積液還會恢複;這樣反而會造成膝關節積液的增多,也為膝關節積液的後續治療增加難度。
所以在确定病因的情況下,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膝關節積液。
3、什麼情況下是需要抽液治療的呢?
以下三種情況則需要抽取治療:
-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脹痛不适,活動受限,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适症狀。前面我們提到的容祖兒抽取積液,就是這個原因。
-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将積液抽除。
-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将積液抽掉,再注射。
總之,一旦發生膝關節積液,膝關節不适,建議到正規醫院的骨關節科或者運動醫學科去看看,需要結合醫生的體格檢查再進一步處理。
在沒有明确引起積液的原因之前,所有的抽液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且增加關節感染的風險,因此原則就是,能不抽就不抽,脹的受不了了才抽,或者為了确診病因才抽。
4、膝關節的日常保養
減輕體重
盡可能維持标準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
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适,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盡量别蹲着做家務,至于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比如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肌群,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運動起來,避免久坐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不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該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
不傷膝的運動處方
走路、騎自行車、遊泳及水中運動的交替多元組合,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相較于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遊泳及水中運動,因為水的阻力,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
至于騎自行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對關節的沖擊也較少。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坐下來向前踩踏闆時,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避免膝蓋活動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
運動中感到不适,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
疼痛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要有足夠的休息
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了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
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例如:40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當20歲用,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勉強的結果就很容易受傷。
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比如說,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10分鐘…,一直到30分鐘,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做法。很多人平常沒運動,周末跟着家人朋友去爬山,結果回來腿酸,膝蓋也痛,就是缺乏循序漸進的結果,當然很容易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