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US News發布了世界大學排名,來自95個國家/地區的2000所頂尖大學再次齊聚一榜掰頭。在尋找自己學校立足世界地位的時候,許多眼尖的美本er們也發現,一部分全美top的大學,在世界排名直接400 開外;而也有幾所美國國内排名似乎不太起眼的大學,在世界排名直接登頂。是什麼讓同一所大學排名相差如此之大?作為申請者的我們,到底該相信哪個呢?
世界排名“受害者名單”
當US News今年早些時候發布全美排名的時候,自家學校名次有進步的同學們自然一陣歡呼雀躍,比如UCSB, 佛羅裡達大學等等。
結果世界排名一出來,雖然對于可能的落差,大家早有心理準備,但結果還是讓人大跌眼鏡。
世界排名的“受害者”中,有大名鼎鼎、常年霸榜的普林斯頓;在美國國内一直是第一的它,到了世界排名,居然隻有第16了,這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從世界排名來看,普林斯頓被國内排名在它後頭的哥大,哈佛,MIT遠遠甩開。
普林斯頓大學世界排名(cr. US News官網)
雖然達特茅斯也算小有名氣的藤校一枚,但在世界排名方面,它也算是“查無此校”了:247名,如果不是特意去搜,估計以為這是啥野雞大學呢。
類似的受害者還有杜克大學:美國國内能排到第10名,世界排名卻隻有25。堪稱“南方哈佛”的杜克,在美國國内怎麼說也是個比tier 1略有不足、比tier 2綽綽有餘的精英學校。到了世界排名,仍然免不了要被牛津劍橋甚至多大和清華碾壓。
此外,還有全美排名第14的範德堡大學,世界排名就隻有78了;國内排名22的埃默裡大學,世界排名隻有72……
如果說這些幾十名的差異,完全能理解為被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優秀大學擠下去的話,那接下來小編要列舉的這幾所大學可是完完全全地被“針對”了:
請看:
美國國内排名17的萊斯大學,世界排名隻有180;
美國國内排名19的聖母大學,世界排名隻有322;
出了top20之外更是離譜,同樣是美國國内排名28,甚至都在北卡州,UNC的世界排名是41,維克森林則直接掉到463去了......
縱觀這些被世界排名狠狠地坑了的大學,其實有幾個共同特點:
美國國内比較出名,而作為研究型機構來說,國際範圍内沒多少人聽說(比如讓人說出5個世界最佳大學,幾乎不會有人立馬提到這幾所學校);
私立學校占多數,不少學校從近年來國際生的數量才開始顯著上升;
本科教育均偏向文理均衡,重視低師生比......
聖母大學(cr. 聖母大學官網)
這些共同之處,從某些角度來說其實對學生的就讀體驗是有利的,然而用排名的因素來衡量,就顯得不太好看了。
國内我唯唯諾諾,世界我重拳出擊
當然,排名一出,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一些學校的世界排名比美國國内排名還要優秀,讓人不禁懷疑是怎麼做到的,難道美國真成世界教育燈塔了?
這樣的學校裡有一些是本來就實力強勁的,世界排名隻是把它從國内的領先直接拉到了世界的頂級。比如,國内屈居于普林斯頓,世界排名卻穩穩第一的哈佛和國内排名20,世界排名14的UCLA。
UCLA大學世界排名(cr. US News官網)
還有幾所學校是國際表現明顯好于國内排名的,比如今年最争氣的UW,國際排名直奔第6;還有國内排名22,世界排名第4的UC Berkeley; 還有國内排名62,世界排名57的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國内排名在明大這個水準的,大多數世界排名已經到爪哇國去了。
國際排名比國内排名更突出的畢竟是少數,但其實仔細觀察這幾個學校,發現這樣的結果也并不意外:這些大學要說是教學育人的場所不假,但他們更像是世界頂尖科研的中心。如今全球範圍内影響最大的尖端學術成果,都曾經誕生在這幾所學校中。
比如今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斯萬特·佩博,就曾在UC Berkeley的生物化學做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cr. 諾貝爾獎官網)
UCB到目前為止一共産出了35名諾貝爾獎,一個有意思的點是,據說UCB校友拿下的諾貝爾獎人數,已經比教授還多了。
此外,就是像明大這樣綜排雖然不高,但是有突出的項目的學校。明大的本科工程學院全美排名27,化學項目全美排名第9,在它同檔次的學校裡面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還有,這些世界排名頂尖的大學,幾乎無一例外地屬于規模較大的校園,學生群體也龐大而多樣。除了哈佛之外,上述提到的所有學校學生人數均超過40000人。
意思是,學校招那麼多人,每一屆總會出那麼個把卧龍鳳雛的嘛。
所以,由此可以推出一個結論:隻要是實力不俗的大型公立研究型學校(哈佛,牛劍等曆史深厚的老牌學校除外),頂尖的世界排名一定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國内排名和世界基本持平?
當然,相對正常的情況是,美國國内排名和世界排名基本保持一緻的大學。但是這其實也是學校水平不容小觑的表現之一:畢竟世界排名裡,還要塞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其他高校,能在全球和全國保持同一水準,學校沒有幾把刷子還真做不到。
而在此次世界排名中,這樣的學校有:
穩定輸出,國内和世界都坐穩第二把交椅的MIT;
理工科的學術搖籃,全美排名和世界排名都是第9的加州理工學院以及JHU;
國内排名23,世界排名第19的密歇根安娜堡;
國内排名28,世界排名30的紐約大學
……
能在國内外都能維持學校的聲望和實力,對于這些學校的同學們來說也是一種穩穩的幸福吧!
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大多數學校也規模不小,科研産出也高質量,是人脈資源以及财力都比較雄厚的大學。作為世界範圍内公認的研究型機構,它們同時也是中國學生們最愛的熱門學校。
同時,這些學校的錄取門檻也在近年屢屢擡高。今年有9,602名國際學生申請了MIT,隻有136名被錄取,總錄取率更是隻有3.96%;相對友好些的Caltech錄取率也隻有6.5%,GPA平均達到了4.19, SAT和ACT的平均分更是到了1550和36。
學校雖好,但申不申得上,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國内vs世界,排名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衡量因素不一樣。
在美國國内,US News計算最佳大學排名的方式是:
成果(40%)
-畢業率(17.6%)是每一屆在六年或更短時間内獲得學士學位的比例
-第一年保留率(4.4%)是第一年入學的學生會在第二年秋季返回(沒有轉學或者退學等其他情況)的概率
-佩爾獎學金畢業率(2.5%)是佩爾助學金學生的六年本科畢業率,US News對收到佩爾獎學金的學生比例較大的學校提供更高排名比重
-畢業生平均負債率(3%)
-畢業生負債比例(2%)
教師資源(20%)
-班級規模(8%)
-教師工資(7%)
-擁有最終學位的教師(3%)
-師生比例(1%)
專家意見(20%)
通過頂級學者,包括校長、教務長和招生主任,來對他們熟悉的同行機構的學術質量進行評分。
财政資源(10%)
學生水平(7%)
校友捐贈(3%)
而對世界排名來說,排名的因素有:
出版論文數量(10%)
是一個衡量大學整體研究生産力的指标,包含與大學有關聯的學術論文——評論、文章和注釋——的總數,還有高質量、有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的數量。
出版書籍數量(2.5%)
是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出版媒介,尤其是在社會科學和藝術及人文科學領域。
學術會議(2.5%)
在與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相關的學科。會議記錄的正式發表可以代表某些領域真正的研究突破。
引文影響(10%)
每篇論文的總引用次數代表了大學研究的整體影響力,與大學的規模或年齡無關;
總引用率(7.5%)
衡量大學對全球研究界的影響程度。
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的出版物數量(12.5%)
反映了在各自領域中被指定為世界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的論文數量。
這樣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世界排名明顯更看重大學研究産出,對本科學習生活的體驗其實參考意義不大。
如何利用榜單理性擇校?
每年排名一出都是腥風血雨,最後還是需要客觀的分析總結這些排名怎麼食用才會最有效。小編這裡再次幫大家捋一遍怎麼用這些排名定位自己心中的夢校:
多參考不同排名系統
目前國際上認證的排名主要是US News, QS, Times,AWUR四家,每家排名衡量因素都略有不同。
US News主要關注北美學校以及國際化水準,ARWU更看重教職工質量和教育水平,QS和THE則更關注學術和就業。綜合各家榜單,得出的結論會更完整全面。
專業排名>綜合排名
如果已經确定了大概專業方向的同學,夢校的專業實力遠遠比綜合水準重要。專業方面能提供的豐厚資源以及高質量教職工的支持才是能真正幫到各位同學的。
理性看待不同标準
就如上文所說,有時候排名的差異是因為衡量标準不同。既然如此,大家也可以不再糾結于綜排的那一個數字,而是更進一步,去各項标準的breakdown裡看看學校是具體哪些方面做得好或者不好,然後擇其所需。
比如你如果很在乎班級規模,希望有小班教學,你完全可以鎖定排名裡師生比低的學校。
總之,還是那句話,排名隻是工具,不要因為它影響你所了解的大學的印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