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 王巍)“蘿蔔、白菜、西紅柿,各類蔬菜持續供應,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大夥兒的菜籃子。”1月14日,李少華的朋友圈剛剛發出就接到了訂單。從女白領到農人,今年46歲的李少華在親友眼裡是個農業“狂人”,進軍農業十幾年,她把多年職場生涯攢下的積蓄全部投在了田間地頭,建合作社、蓋大棚,從持續虧損到慢慢盈利,用李少華的話說做農業就得有點“瘋子”精神。
女白領變身農業“狂人”, 花光多年職場積蓄蓋蔬菜大棚。新京報記者 王巍 拍攝并制作
疫情之下 她家多品類冬季果蔬正火熱供應上市
通州區漷縣鎮羅莊村一家名為北京圓夢緣農業合作社裡,李少華正在大棚裡幫着菜農們一起裝蘿蔔。剛從地裡拔出來的蘿蔔,根部還帶着些許泥土。“最後清點一下共有多少箱,确認無誤就趕緊發貨吧,客戶等着呢。”微胖的身材,幹淨利落微卷的中性短發,聲音充滿底氣,李少華有着自己獨特的氣場。每年這個時候,李少華家的蘿蔔總是供不應求,今年,她還專門依據市場需求,擴種了幾畝地的水果蘿蔔。
李少華(左三)在大棚裡幫着菜農們一起裝蘿蔔。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菜農剛從地裡拔出來的蘿蔔,根部還帶着些許泥土。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春秋棚、聯動冷棚、溫室大棚,合作社裡46個大棚裡種着西紅柿、水果蘿蔔、白菜以及各類蔬菜接連成熟,李少華家的各類果蔬産品持續供應着北京蔬菜市場。
父母百般勸阻她還是遞了辭呈
眼下生意還算紅火,可從女白領“跨界”到農人,李少華因為農業知識儲備、技術經驗不足,沒少栽跟頭。
2012年之前,李少華在銀行工作,績效考核總是數一數二。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新聞說,越來越多的農産品失去了小時候的味道,李少華就有了“跨界”做農業的想法,當身邊親友都說想吃到原汁原味、絕對綠色健康的農産品時,李少華便一頭紮進農業。開始是兼職,後來發現越做越大,很難抽身,2012年,她幹脆就向單位遞交了辭呈。
大棚裡種植着西紅柿陸續成熟。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大棚裡種植着原汁原味的西紅柿。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打小兒從農村長大,父母都是大興區的農民,好不容易把女兒培養長大,并找到了待遇還不錯的工作,她卻非要辭職回到田地裡。父母家人百般勸說,均未果。
十幾年投資1500萬 前兩年才開始止損
滿棚的柿子椒熟了,李少華滿心歡喜地給親友打電話,可前來捧場的沒有幾個;種了幾輪菜,沒有一批茁壯成長的,李少華幾經周折找來專家,專家用手摸了摸土地,這才發現土地已經硬化到手指杵都杵不動,這樣的土地怎麼能長出果蔬?農業“小白”僅憑借滿腔熱情幹農活自然是要栽跟頭的。
李少華大概算了下,從2012年到現在,她投在這合作社裡的錢得有1500萬左右了。除了自己多年的積蓄,還有不少是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的。在日子最難的時候,李少華每晚臨睡前都會問自己,選錯路了嗎?如果沒有辭職,日子會不會更好?可次日醒來,她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在親友看來,她就是個農業“狂人”。
一棟棟大棚裡種植着各種果蔬。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兩年前,李少華的合作社開始止損,不再繼續虧損。眼下,一棟棟大棚裡各種果蔬不愁銷量,在當地農業部門及鎮政府的幫扶下,李少華的合作社建起了連棚,引進了各種科技設備,無論是寒冬還是盛夏,香菜、茴香、菠菜、甜瓜等都能接茬上市,降低了北京天氣、氣候對果蔬的成長影響。
從事農業十幾年,現在每天,李少華手機隔段時間就會接到訂單。“就是要堅持綠色種植,種出小時候的‘味道’。”李少華表示。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影 王巍
編輯 唐峥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