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出自姚姓和妫姓、官位、歸姓、改姓等。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當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占胡姓總人口的41%。
「胡」姓源出
1.源于姚姓和妫姓:出自舜帝姚重華的33世嫡長孫的陳胡公妫滿,屬于以先祖谥号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妫滿受封于陳(今河南淮陽),建有陳國,候爵,谥号胡公,因此又稱陳公滿、陳胡公、胡公滿。陳國王族後裔及國人多有以先祖谥号為姓氏者,稱胡氏。
2.源于妫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毋氏,屬于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4.源于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于以國名為氏。
5.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于以因故改姓為氏。
6.出自春秋末期胡子國,屬于以國名為氏。
7.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于以國名為氏。
8.源于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
胡姓遷播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并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漢朝時期,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氏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氏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于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不過,居住較為集中并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緻使遍及了全中國。
姓氏文化
郡望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甯夏固原)。
淮陽郡:西漢漢高祖劉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陽國,淮陽),東漢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為陳國。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陳州為淮陽郡。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置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甯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
義陽郡:三國時期曹魏國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棗陽縣東南、
廬陵郡:轄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弋陽郡:隋置弋陽郡,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堂号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陽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稱蔡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義陽堂:以望立堂。
弋陽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漢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譚安集》。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者胡适而斐聲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