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有三個兒子,分别是太子楊昭、齊王楊睞、趙王楊杲。三個兒子之中,以楊昭最為賢良有德,被朝野譽為最合适的接班人。 可惜的是,大業二年(606年)七月楊昭不幸病逝,年僅22歲。
炀帝雖然為政暴虐,但對子孫們的認識卻相當到位。次子齊王楊睐德行不足,所以即使儲位空缺,卻也遲遲不立為太子。楊杲是庶子,年齡又太小,楊昭去世後的第二年,楊杲才出生。所以,楊杲不可能成為儲君。
炀帝對長子的早亡痛心疾首, 轉而把感情傾注到了幾位嫡孫身上。楊昭有三個兒子:楊倓、楊侗和楊侑。楊侑是嫡子,所以曆史上都認為隋炀帝立太子的目标是楊侑, 故1歲多的嫡長孫楊侑被封為陳王,後來又徙封為代王。
大業九年(613年)隋炀帝第二次東征高句麗,京師長安需要宗室子弟鎮守,炀帝也沒有選擇 輕浮薄德的齊王楊睐,而以時年8歲的孫子、代王楊侑為京師留守,以老成持重的刑部尚書衛文升輔佐之。 大業十二年(616年),炀帝南幸江都郡,又把代王留在長安鎮守。按照以往慣例,皇帝出 巡,留下來監國的非太子莫屬。
由于隋炀帝的四處征戰又勞民傷财大興土木,天下紛亂,一個8歲小兒又如何撐起大隋的半邊天?可惜 了,如果太子楊昭在,在隋炀帝出征和南巡之時能夠穩固住大後方,也不至于隋朝滅亡的如此之快。
可是曆史沒有如果,一切也是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