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說明,本文所指的“三八線”和朝鮮半島的“三八線”沒有半毛錢關系。
曾經有一個時代,校園裡同桌的男生、女生之間,會在桌子中間刻下深深一條線,對方的課本、學習用品,甚至是聽課時放在桌上的胳膊,不能越過這條線。這條線,就是70後記憶猶新的“三八線”。
的确,70後曾經生活在一個非常保守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都被壓抑在内心,談戀愛不敢公開牽手,戀人相約看電影往往一個走在前面,一個跟在後面,甚至連相互通信的文末,都會加上一句:“緻以革命的敬禮”,諸如之類。記得當年有一部電影叫《廬山戀》,影片中出現了一個親吻的鏡頭,已經成為那個年代尺度最大的“突破”。
在這種極盡保守的氛圍之下,校園裡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關系也變得非常微妙。至少在我讀書的那所學校,沒有哪一個男生敢公開和女生來往。正值青春萌動,異性之間明明彼此有好感,卻一定要裝得冷若冰霜。即使是同桌,也要劃出一道“三八線”,一副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
80年代校園女生(來源:網絡)
初一那一年,從外地轉來一個插班生。老師把她帶上講台介紹給大家時,全班男生眼睛都亮了:在我們農村中學裡,從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女孩!粉紅的襯衫,藍色的裙子,白色長襪,齊耳短發,膚如凝脂,明眸皓齒,笑容可人。
當聽老師安排她和我坐一起,成為我的新同桌時,不知是什麼心态,我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那打着補丁的褲子,下意識地把伸在桌子外頭、穿着拖鞋的腳縮了回來。
她叫敏,父親原在鄭州當兵,作為随軍家屬的她,小學一直在鄭州度過的。後來,她随爸爸轉業回到地方,轉學到了我們學校。
在那個資訊、交通都不發達的時代,鄭州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遙遠的一個大城市。對一出門就看到連綿到天邊成片稻田的我們,對城市的想象,永遠隻有簡單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在那個非常保守的年代,這種好奇和好感隻能埋在心裡。她提着書包坐到我身邊的時候,隻是相互禮貌地對視一下,沒有多餘的話。下了課,她和女生踢毽跳格子,我和男生打球吹大牛,仿佛陌生人一般。
80年代校園記憶(圖源:網絡)
不可否認,她真的非常優秀。我特别喜歡她的字,那工工整整的小楷永遠寫得那麼娟秀、隽美;我特别喜歡她回答問題時的自信,嗓音是那麼清脆、動聽,條理永遠那麼清晰、明了;我特别意外她的見識,在那個出版物極其匮乏的年代,她竟然懂得雨果、雪萊、泰戈爾;我特别佩服她的能力,唱歌、跳舞、樂器,什麼都能來一手……
我很驚詫,為什麼世上為什麼有這麼優秀的女孩,幾乎占盡了上天賦予的所有資源:美麗、善良、樂觀、多才多藝——我忽然發現,在農村長大的我,在她面前就是一隻醜小鴨。
可以說,和她同桌那個學期,是我學生時代最值得回憶的一段時光。在她的影響下,我悄悄開始改變自己:回家不再到田間抓田雞,到河裡釣螃蟹,而是用心臨貼練書法。我甚至還借了幾本外國名著,用心賞讀。
我甚至開始注意自己的衣着。至少,不好意思再穿個大褲頭、趿着大拖鞋就往學校跑。
其實,這一切都發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我并沒有太刻意想改變什麼,或許這隻是潛意識裡不願意自己過于平凡吧!至于是因為害怕落後而主動改變,還是因為在意她而改變,就不得而知了。在那個朦朦胧胧的年紀,誰知道呢!
80年代校園記憶(圖源:網絡)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裡,這種改變隻能悄悄進行,那種好感也必須壓在心裡。我和她,永遠是不同世界的兩個人。甚至有同學流着口水過來打趣,說很羨慕我能和“校花”同桌時,還必須裝冷扮“酷”:她漂亮嗎?瞧你這沒出息的!
或許是因為敏過于優秀,過于亮眼,我也開始成為男同學們開玩笑的對象:“李建國,上課時我看敏的書本、胳膊都越過‘三八’線一大截了,你吭都不敢吭一聲。我看你八成喜歡人家了吧?”
對這樣的玩笑,剛開始我還想選擇忽視,可接着惡作劇來了,不知道誰編了個順口溜:“李建國,怕老婆,三八線,被突破,美女打到鴨綠江,吓得不敢挪一挪。”在那個年代,被大家說“喜歡某女生”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那種感覺好比剛從“少管所”出來一般。
于是,為了證明自己和敏根本沒什麼,對她根本沒好感,我開始嚴守“三八線”。她的胳膊一不留神越過書桌中線,我會立馬兇巴巴地用胳膊頂回去:“喂,别越過界!”她的文具不小心放到我這邊,隻要有人在場,我都會一把扔回去……
其實現在想想,當時如果能跟敏溝通一下,告訴她我的窘境,一切都可以解決,根本沒必要那麼極端。可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樣做根本沒可能。課桌上的“三八線”是現實的,而同學們心裡的“三八線”卻是無形的,那種無形的“三八線”給孩子們造成的隔閡,比現實的“三八線”更深。
那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快擺脫同學們的這種玩笑。我留意到,也許是敏身材比較高挑,手比較長的緣故,她回答問題時,一舉手就會越過“三八線”。于是,我悄悄地把圓規的長針挪到了“三八線”附近。那一次,老師提問時,她又舉起了手……随着一聲尖叫,她條件反射般地把手縮了回去,胳膊肘下面,慢慢滲出一團殷紅的血……我也被吓得呆若木雞。
至今,我依然記得她帶着哭腔的聲音:“李建國,你卑鄙!”……
後來,老師給我們調整了座位。再後來……沒有再後來了。經過中考、高考、就業、結婚、生子,我們在不同的城市,沿着各自不同的軌迹,走過了不同的人生。隻是,那一條線,從此成為我心中的一根刺,成為青春記憶裡不可抹去的一根刺。
多年過去了,當年唱着“光榮屬于八十年代新一輩”的70後,今天已經步入中年。在這個感情可以速配,婚姻可以“閃婚閃離”的時代,校園裡的“三八線”也已經成為曆史的塵煙。有時,和當年的同學回憶起“三八線”的故事,依然感慨萬千:青春應該是單純和美好的,應該是朦胧而清澈的。在年輕人的心裡,本來就不應該有“三八線”。
所幸,時代的車輪始終向前。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懷舊7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