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曉佳一】圖文記錄鄉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過年過節,是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的産物,每個節氣和節日都有說道,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不曾斷層,就是這些文化的傳承,絕不是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曆史所能比拟的,這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瑰寶。
今日臘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臘八節”,臘八節還稱:法寶節、成道會、臘八祭、佛成道節。原先主要指佛教的節日,是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逐漸演變為民間節日,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十二月也稱為“臘月”,所以就叫“臘八節”。
“臘八節”傳播最廣的就是“臘八粥”,這是北方地區特有的,民間有說“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也就是喝了臘八粥以後,已經就是進入春節期間。在北方地區,每年臘八節這天,市民去寺廟排隊吃臘八粥,成為了一種盛景。
同時,民間傳說中,臘八節這天的禁忌也不少,流傳最廣的有三個,每個之中都有很深的寓意,其中就有過門的媳婦禁止回娘家,到底啥意思?
①出嫁的女兒禁回門
在臘八這一天,已經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夠呆在娘家的,一定要在自己的婆家。俗語說,臘八節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因而有說是臘八節這天在娘家吃飯,會導緻自己婆家貧困,一直低娘家一頭,自己受窮。
也有說法是說冬至回娘家會死公公,臘八回娘家會死公公全家,這種說法都比較迷信,主要是因為臘八是年節,要知道自家過得好,如果回娘家,證明在婆家過得不好,過年過節還沒有吃的,從而形成詛咒。
②禁動土、忌搬家
其實不僅僅是臘八,包括了整個臘月,我們知道臘月北方天氣寒冷,破土動工搞建築很難,現在北方地區室外基本上都是停工狀态,本身就難以動土;
臘八本是年節,大家都安安穩穩地在家等着過年,備年貨,如果搬家首先就是寓意不少,生活動蕩不安。同時,臘月搬家新房冷,冬季寒氣重,暖新屋不易,冒然搬家會受凍,生病,影響身體健康。久而久之就成了生活常識,慢慢在臘八這天成了忌諱。
③過午不吃臘八粥
首先,臘八粥的熬制是個大工程,需要前一天就備好食材,開始熬制,到早上熬制好要趁熱食用,一般過了中午的粥,不僅不新鮮了,冷的還快,還要二次熬制,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還有就是有俗語說,“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就是為了讨一個吉利的寓意,如果過午再吃臘八粥,那麼不就是明年糧食晚收或者歉收了麼?
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各種俗語和規矩,大都是經過了前人數千年的總結,能夠流傳下來證明其生命力頑強,也說明文化傳承的堅韌性,這是生活的真谛,當然也有一些規矩在漫長的曆史中漸漸改變,有些是人為的,有些則是自然的淘汰。
新時代我們将會有新的傳統和民俗,但是這些新的傳統能不能夠經過時間的檢驗并未可知,但是能穿越千年曆史,每一個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我們都應該去發揚光大。
随着臘八的到來,今年的春節馬上臨近,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者開始返鄉過年,農村逐漸熱鬧,城市逐漸冷清,畢竟鋼筋混凝土難以承載煙火氣息和濃濃的年味,因而想過一個兒時的春節,還得到農村來。
最後,關于臘月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