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散打,自古有傳,所謂“不招不架,隻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凡欲擊人者,常遭人的打,人們在擊與被擊之中,如得一二招法,竟也變得相對聰明一些,将這些招法,總結提煉,傳諸于人,便成“秘訣”矣。
自古拳術不外踢、打、摔、拿,概分内外二家,武當、少林兩派。《少林拳術秘訣》與《武當拳術秘訣》,雖皆洋洋乎萬餘之言,所謂“秘訣”雲雲,亦不外寥寥三、五打法,何訣之有?
吾等自幼習武,嚴尊師教,偶有所得,便行擇記,“既得藝,必試敵”,反複驗證,亦得一二口訣。當今弘揚國技,振興中華,不敢挾之自寶,願貢獻同好,切磋共飨。
備述武術散打之精要,不外“狠打善,快打慢,長打短,硬打軟”十二個字,細加揣摩自得要領。
一曰心為主帥,各部協調。
諺曰“心是主帥,眼為先鋒,活步做戰馬,腳手是刀兵”。手、眼、身法、步達到高度協調,肩、肘、腕、胯、膝,處處可以攻擊。心主神明,臨陣要心沉志穩,從容不迫。切忌精神緊張,心浮氣燥。心浮則燥火上升,沖亂神明,五中無主,六合不調,噓噓發喘,耐力下降,不攻則自破矣!
二日手敏步快,放長擊遠。
出手擊打,必須手快,眼快,身快,步快,拳腳既出,迅雷不及掩耳。諺曰:“眼要明,心要毒(毒,即果敢善斷,非歹毒也),隻要平日練得熟。”眼不明,則看不到空檔,易失去戰機;眼到而手不到,乃畫餅充饑,似同空炮。手到尚須加上步的催力。
拳家常将腿比做戰馬,每有所進必帶有沖力。良好的步法尚須選擇恰當的位置,要知何處為生門,何處為死門,善于選擇出擊點,攻外兼顧防内。注意擡手護頭,用下巴護衛咽喉。一手常置懷中,封守門戶。趨身進招,以用犄角步為最好。
何為“犄角步”,即懸于足根,含于闾尾,全身有整勁,有守備,力發于項梗,疾如簇矢。出手宜沉肩吸腰,推手挺直,勁貫掌指,放長擊遠。須知肘長不如拳長,拳長不如指長,指長不如肩長,肩長不如腰長,腰長不如身長,身長不如步長。故進力要發于足,活于腰,順于肩,靈于肘,達于手,明乎此,則進取可達于倏忽之間,兩手亦不緻徒去空回也。
三曰靈活多變,以巧制拙。
自古有雲“打拳在勁不在力,在巧不在勇”。不管對方如何手舞足蹈,鼓噪喧嚣,我且不慌不忙,泰然自若,視白刃如不見,聆槍炮若不聞,照勢解勢,灑脫自如。每登賽場,務要分上、中、下、高、低、進取,要通曉杠杆、轉軸力學,善于四兩撥千斤,或借敵力千斤,複加我力四兩,千斤共四兩皆施于敵人,堪稱奇巧。
如何施力,要看對方出手招勢,高來則挑托,平來則格攔,低來則砍斫,概言之,彼若來直力,我則用橫力,彼若來橫力,我則直力破。
此外,尚要看對方體形特點,高、矮、胖、瘦。對方高,宜攻腰;對方矮小,砸上挑下;對方肥胖,則宜多施縱跳、轉圈之法,迫使對方在我一轉身之間,投入網羅中矣。
四日廣開視野,博采衆長。
技擊一道,除靠體力與膽力而外,尚須有遠見卓識,憑借智力取勝。
諺日:拳打不知。欲知則必于平素注重廣征博采,善于識别各派之長處與弱點。兼修一、二拳種,更屬有益。否則,關門閉戶、孤陋寡聞,一旦出陣,蠻如盲牛,兩目昏昏,胡沖亂撞,十之八九要遭敗績。
谙識百家,不僅使技藝大長,亦可及時變換對策,以已之知打彼之不知。如遇鏟拳,則必為“螳螂”,見到雞心拳,知必為“形意”;對方接連頓足,知是“八極”;一扭屁股,定為戳腳無疑。一旦識出對方招法,則可采取必要之對策,如對手擅長腿法,我則當用硬攻直進挨身靠打,使彼不得遠離,則腿無法上舉矣。此即兵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者也。
上述所列諸法,不過百中一、二,滄海一滴,聊做引玉之磚,供初習者參考。蓋拳中之理,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習者宜細加體味,觸類旁通,聞一知十,方能自善其用。(趙氏英 田新軍)
往期推薦:
1,現代武術散打與傳統武術技擊
2,武術的内涵是什麼?為什麼民間武術幹不過散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