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竹林隐士
大唐火了,可背後的“梗”你都看懂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随着《長安十二時辰》、《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等影視作品的大火,一個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朝代“大唐”再一次“活”了起來。“上元節”、“第八團”、“不良人”、“萬年縣”等名詞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名詞在彼時的大唐都有着什麼樣的意涵呢?
萬年縣的張小敬為啥能管長安的治安?
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當中有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張小敬在被捕之前的官方官職是“萬年縣不良帥”,但是他卻對長安非常熟悉,這是為什麼呢?
▲萬年縣的張小敬
為什麼會對長安如此熟悉呢
這就要從長安城的布局說起,長安城在修建之初,在全城的中軸線上修了一條寬度達150米(北部最寬處達155米)的“朱雀大街”作為全城的主幹道,然後通過朱雀大街把全城分為東西兩部分。“朱雀大街”以西就是“長安縣”,“朱雀大街”以東就是“萬年縣”。這種“縣”和現在城市中的“區”非常相近。這也是為什麼張小敬供職在萬年縣卻對長安城十分熟悉的原因。
▲張小敬被捕之前的職位類似于現在的
“刑警隊長”或是“派出所所長”
張小敬在劇中的職位是“萬年縣不良帥”,是萬年縣基層“不良人”的長官,不良人雖然現在看上去非常像是一個不好的詞,但實際上他們是唐代主要負責緝捕盜賊的公務人員。《舊唐書·楊慎矜傳》中就記載:“先令盧铉收太府少卿張瑄于會昌驿,系而推之,瑄不肯答辯。铉百端拷訊不得,乃令不良枷瑄。”這就說明了不良人的功能。
襲擊長安為何非選上元節?
之前我們說到,長安城有朱雀大街,将城市分成兩部分,除了朱雀大街之外,全城的東西兩部分還各有五條南北向的大街,構成對稱的街道格局。據考古發現,這10條街道和朱雀大街一樣都比較寬闊,其中萬年縣的5條南北向街道,依次寬為67米、34米、68米、68米和25米;長安縣的5條街道,寬度依次63米、108米、63米、42米和20米。這十條街道加上朱雀大街,共十一條街道,在它們中間就是大量的“坊”了。
▲因為街道很寬所以在上面跑馬追車
也是十分合理的劇情
雖然在今天“坊”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但是在當時作為唐長安城内的基本組成部分,坊的性質和今天的居民小區相似,不過和今天的居民小區所不同的是“坊”外圍均有高大的夯土闆築圍牆環繞,這些坊牆的牆基厚度一般為2.3米到3米左右。
▲“長安”中的還原還是很到位的
這些坊的面積比較大。最大的是皇城東西兩側的“坊”,它們南北長約808.5米,東西寬約955.5米,面積約有0.77平方千米(和故宮差不多大)就連最小坊面積也能達到0.25平方千米。
因為面積較大,所以各坊内一般都有自己的十字街區,除了皇城正南方的36坊隻開東西門外,其他各坊四面各開一門。坊内十字街的寬度均為15米。被十字街隔開的4區,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為16個小區。所以整個長安城就是大棋盤套着小棋盤,彼此間被街道分開。街道是線,坊是格子。
▲一些坊内的分劃
與棋盤格子相匹配的是對這些坊的嚴格管理制度,到了夜間,各坊的坊門就要關閉了,《唐律疏議》卷8“衛禁”中提到“若擅開閉者,各加越罪二等;即城主無故開閉者,與越同罪”。
▲雖然大小不一,但是這些坊排列整齊
十分有序就像棋盤上的格子一樣。
因為到了夜間,坊門就要關閉,各坊之間還有兩米多厚的夯土牆相隔,所以如果攻擊者想對長安城發動攻擊,隻襲擊一個坊并沒有什麼作用。要想對長安造成大規模毀傷,就隻能等到開放坊門的特殊節日,這其中就包括“上元節”。
“上元節”演變到今天也就是“元宵節”,這一天不宵禁,街燈如晝。在這個時候下手,不要說對長安士兵的直接殺傷,就是人群因為恐慌造成的踩踏也足夠嚴重了。這也是“長安”中“龍波一夥人”選擇在這一天下手的原因。
大唐軍制
在各式各樣的大唐題材影視作品當中, 我們經常能聽到“第八團”、“XX衛”的說法, 那麼它們又是什麼意思呢?
唐朝軍制,唐前期和唐後期是不一樣的。唐朝前期以“府兵”和“兵募”為主,唐朝後期因為府兵制度的崩壞,所以以“募兵制”為主。
“兵募”屬于短期招募的士兵,沒有固定的數量,服役期通常為一年,有戰功的會授予相應的官位。薛仁貴就是“兵募”出身。
▲薛仁貴的藝術形象
而“府兵制”開始于西魏,屬于義務兵,除了盔甲和長槍還有弩是官府發放,身上帶的弓箭橫刀還有各種生活用品都要自己準備,他們從二十歲到六十歲都是服役期,府兵擁有免稅和免徭役的特權。
不過後來因為戰争頻繁,導緻原來的“府兵”和“兵募”被頻繁征發,再加上底層管理不善等問題,士兵們自殘或逃亡的現象越來越多,“府兵制”就逐漸崩潰了。
為了适應征兵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唐朝逐漸開始實行“募兵制”,“募兵制”征來的士兵就是以從軍為職業的“職業兵”了。
▲唐代的軍制變化,使得
藩鎮的士兵戰鬥力明顯上升,超過了
中央,為地方造反奠定了重要條件
為了管理士兵,唐朝将三百名士兵編為一個“團”(有的人數會少些)管理這個“團”的軍官就被稱為“校尉”。張小敬所服役的“第八團”就是這樣的“團”,他們團的指揮官“蘇昆”也就被尊稱為“蘇校尉”了,如果要類比一下現代軍制的話,那麼第八團比較類似于一個“營”。
▲講故事的“聞隊”,他是第八團
老兵的“主心骨”
在《長安十二時辰》當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聞無忌”,“聞無忌”被尊稱為“聞隊”,那麼他在實際當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官職呢?
▲雖然有一集唐玄宗稱聞無忌官職為“伍長”
但是其他時候聞無忌更多
還是被稱為“聞隊”
前面說到,唐軍每三百個士兵會被編成一“團”,但是三百人顯然不是最小編制,再往下每五十個士兵會被編成一“隊”,這一“隊”的指揮官就是“隊正”,類似于現在軍隊中的“排長”,“隊”之下還有“火”每“火”編有十個士兵,這就比較類似于現在軍中的“班”了。
▲“旅帥”是什麼職位呢?
在長安十二時辰當中,有一個比較憨厚的基層軍官,叫做“崔器”,他被尊稱為“崔旅帥”那麼“旅帥”這個聽上去威風凜凜的官職又是一個什麼職務呢?
“旅帥”比“校尉”低一點,但又比“隊正”高一點,如果将“校尉”比作營級軍官,将“隊正”比作排級軍官的話,那麼“旅帥”就相當于連級軍官了。
從品級上來說,“校尉”是“從七品下”,“旅帥”是“從八品上”,“隊正”是“正九品下”,這三個都是基層軍官。(本部分資料來自:《唐代基層武官發展變化研究》)
關于唐代軍隊,“衛”一詞也是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劇中的名詞,“衛”又是怎麼回事呢?唐代基本繼承了隋代“以衛統府(軍府)”的制度,設立了十六衛來管理天下府兵。
▲圖片來自《唐府兵制中央軍府機構設置及沿革分析》
其中比較有名的“左右骁衛”就擔負着一部分宮廷警備任務。“左右監門衛”負責各個城門禁衛,“左右千牛衛”則負責提供皇帝的侍從侍衛及供禦兵仗。
▲因為“千牛衛”是皇帝身邊的衛軍
所以在一些影視作品裡就被頻繁“加工”
本期關于大唐的一些軍事知識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裡。相信随着中國影視工業地不斷發展,類似“長安”、“轉賬”這樣的高質量作品肯定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在觀衆面前,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