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ppt講解?頂酷暑、戰熱浪、一身油、一身汗......用這些詞語來形容廣東電網江門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副主任馮普俊的日常工作再合适不過了1991年,馮普俊參加工作,從一名變電試檢班班員做起,在基層一幹就是25年憑借着“孺子牛”般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馮普俊一步一個腳印,如無花果般默默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從一名隻有中技文化的普通工人,成為了一名擁有本科學曆的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術骨幹,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工匠精神ppt講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匠精神ppt講解
案例标題:“一吻即合”的“焊匠”馮普俊 個人簡介:頂酷暑、戰熱浪、一身油、一身汗......用這些詞語來形容廣東電網江門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副主任馮普俊的日常工作再合适不過了。1991年,馮普俊參加工作,從一名變電試檢班班員做起,在基層一幹就是25年。憑借着“孺子牛”般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馮普俊一步一個腳印,如無花果般默默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從一名隻有中技文化的普通工人,成為了一名擁有本科學曆的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術骨幹。
40歲出頭的袁志剛是公司機電裝備事業部的一名機修鉗工高級技師。在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能夠被稱為“大師”的人少之又少,“大師”代表着很多東西,能被稱為“大師”的人通常要技藝精湛、業績斐然,而且要愛崗敬業、德才兼備等等。盡管衆多榮譽加身,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追求,在鉗工崗位上始終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精彩故事:20餘年如一日,學習永不止步
25年前,馮普俊隻是一名普通的變電試檢班班員,而現在,他早已成為了江門供電局“雙高”技師(即變電檢修高級技師、電工高級技師)。在馮普俊看來,自己取得的這些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堅持對新知識的不斷學習。
從變電試驗班第一個崗位起,馮普俊就從學習設備原理、結構開始,白天與同事一起工作,晚上自己研究消化知識。“車間是學習的最好地方。”馮普俊告訴記者,在工作初期,為了吃透書上關于設備構造和原理的講解,他卷着鋪蓋,在車間一睡就是3年多,把退運的設備拆了裝、裝了拆,熟練得蒙着眼10分鐘也能安裝一台少油開關。但就在不斷的工作中,馮普俊也漸漸發現,理論知識不足的瓶頸效應逐漸暴露出來。于是,他參加了華南理工大學的函授班,繼續加強理論知識、提升技能水平,逐漸培養系統思維。
這樣的成績并沒有讓馮普俊滿意,他告訴記者,近幾年設備逐漸更新換代,在這樣的形勢下,單一的檢修知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因此,馮普俊開始加強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應用化學及機械工程等知識的補充,提倡從運行環境、自身設計、制造材料等全方位分析設備。馮普俊告訴記者,現在,許多年輕的員工很少有吃透設備的決心,常常把自己沒法解決的問題定性為設備固有缺陷。“我認為,作為電力工人,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找出依據,提高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是電力工作人員應盡的職責。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标,唯有紮實基本功,不斷學習鑽研。”馮普俊說。
妙手回春,挽救“絕症”設備
電焊是變電檢修工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易學難精,但馮普俊卻能在2毫米的薄壁上焊補設備縫隙,并能精準控制焊槍火焰,經常一次性吻合,不僅分毫不差而且沒有焊渣(俗稱“毛刺”)。在江門供電局流傳這樣一句話:“即使把馮普俊的雙眼蒙起,他十分鐘也能組裝出一台10kV少油斷路器”。
而面對别人認為修不好的設備,他也常常能對症下藥,“妙手回春”。馮普俊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變電檢修工,自己對機器和設備有着與生俱來的熱愛,面對“生了病”甚至得了“絕症”的設備,自己就如同患上了“強迫症”,不将其修好或者找出問題的根源誓不罷休。
早在2001年,位于台山的110千伏海宴站有載調壓開關出現了故障,設備經過多次檢測和維修,最終被生産廠家判了“死刑”,稱裡面的轉動彈簧發生了不可恢複的彈性形變。面對這樣的答案,馮普俊卻在心裡打了個問号,如果真的那樣,斷電怎麼會均勻而且規律呢?他覺得廠家的結論下得太早,經過反複拆裝,他終于發現了故障所在,原來是螺絲太長提前短接了,他馬上換了短幾厘米的螺絲再做實驗,設備終于恢複正常了。這個故障的解決,更是大大提高了台山西南地區的供電質量。
正是憑着這股倔脾氣,多年來,馮普俊累計改良過60多種設備,發明了20多種檢修工具,大大提高了檢修效率,經濟效益已超過一千萬。他告訴記者,作為技術人員,就要沉得下心,要努力增強自己“吃飯”的能力。隻有對設備的“不足之處”了如指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别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巧手配鑰匙,名師出高徒
袁志剛有一項絕活令人稱奇,那就是“巧手挫配鑰匙”。他可以僅憑一把小锉刀,看上一眼原裝鑰匙,就能在一分鐘内挫出來一把鑰匙,并且無需試驗,便可一次性打開挂鎖。想必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鑰匙和鎖之間隻允許有兩根頭發絲的誤差。這項絕活考驗的就是判斷和功力。該項絕活在原中國南車2014年第八屆職業技能競賽現場進行展示,并被評為南車絕技絕招。
他編制的“數控立式磨床磨頭修複與調整操作法”,用于指導磨床磨頭軸承調整,操作者隻需要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就能準确的消除軸承間隙,一次調整到位。該操作法同樣獲評原中國南車絕技絕活和知識工程項目一等獎。
雖然手有絕活,可是他從不保留。相反,他積極參與師徒結對活動,盡心盡力地幫助每一個有求知願望的青年員工。他對年輕人說:“技藝沒有捷徑可走,唯有日複一日鑽研思考,一點一滴總結感悟,等到将技藝磨練成自身的條件反射,那才真的算是學有所成了!”
多年來,他總是堅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展技能培訓教學。他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培訓班學員。通過教學互動,讓學員明确自身不足與發展方向;進行專業輔導,幫助他們突破個人技術瓶頸。2016年首屆中車職業技能大賽中,他負責培訓指導的三位員工分别獲得鐵路車輛機械制修工第一、三、四名的好成績,團隊獲得一等獎。
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後,袁志剛在技藝指導和傳授方面更下功夫。對新進公司大學生,他親自傳授技術,帶領他們到現場觀看、分析故障原因。業餘時間總是在車間内手把手教他們修理工藝和辦法,使他們較快地适應技術崗位,獨立開展工作。剛進單位工作一年多的徒弟在他的幫帶下,在公司職業技能大賽中分别獲得中級鉗工第一名、第二名,高級鉗工第五名的成績,并被選拔參加常州市級比賽。
在“名師帶徒”活動中,袁志剛和工作室的同事共帶12位徒弟實施在崗實踐和定期培訓。近年來,12名徒弟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近10篇,獲得專利10餘項。其中,2人獲全國技術能手、2人獲江蘇省技術能手、3人獲常州市技術能手,4人獲鉗工高級工證書。
28年行走地球3圈多巡查
王庭虎1988年來到巴山鐵路,趕上了鐵路發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時期:鋼軌型号從43軌到50軌、60軌,越來越高級;單軌長度從12.5米到25米、跨區間全無縫軌,越來越長;軌枕從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來越大;列車時速從50公裡到60公裡、140公裡,越來越快……每次提升,都對養護的要求越來越精準。
“巴山鐵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紀錄,憑什麼?招術就是巴山精神,它培養了12個省部勞模、百名各級先進,全國勞模王庭虎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像道釘一樣紮根巴山28年,做了16年的工長。”西鐵局安康工務段書記譚宗林告訴記者。
有人算過,王庭虎巡查線路,每巡查一遍彎腰1.1萬次、記錄1.1萬個數據、檢查幾十萬個道釘和扣件,28年來,這些重複動作都是天文數字。其中,僅行走的線路超過13萬公裡,相當于繞地球3圈多。通過這些單調重複的勞動,他和工友們消除安全隐患2819起。
個人畫像:國家電網技術專家張勇
使命:讓變電所無人值守
角色:電力行業裡的專家
理念:勇于創新敢于挑戰
能力:繼電器保護正确率
行為:熟讀3000多份圖紙
環境:去基層最苦的地方
成長路徑:國家級技能大師許君鋒
清晰“晉升路”,樹立“擇一事終一生”的追求。
建立“梯度田”,明确“幹一行專一行”的導向。
規範“刻度尺”,嚴格“偏毫厘不敢安”的要求。
燒好“成才爐”,練就“千萬錘成一器”的品質。
個人榮譽:多年的辛勤耕耘,馮普俊也獲得了滿滿的榮譽:2010年5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号,2013年7月入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多年來,袁志剛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技術狀元、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中車集團公司技術标兵、高鐵工匠、戚機工匠等多項榮譽,是中車資深技能專家,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一句心得:“幹我們這一行,最主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隻有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專注于做好一件事,才能真正培養出有本事的技術骨幹。”工匠馮普俊
“技藝沒有捷徑可走,唯有日複一日鑽研思考,一點一滴總結感悟,等到将技藝磨練成自身的條件反射,那才真的算是學有所成了!”工匠袁志剛
工匠點評:王修彪在維修工作這個普通崗位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多次提出并實施了較多技術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公司設備運行成本和能耗,為公司設備正常運轉奠定了堅實基礎。王修彪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從初出茅廬的技術青年,到技藝精湛的鉗工大師,再到傳經授藝的帶徒名師,袁志剛在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執着追求,用行動生動地诠釋着“大師”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