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小米
1
每當年末,各種聚會接踵而來。我一直比較喜歡參加同學聚會、校友聚會等,反正在家裡閑着也沒事,去了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
而有些人和我恰恰相反,很少參加同學聚會,因為不知道能說什麼或者感覺大家都變了,找不回當初的感覺。
我參加聚會就讓我遇到了愛情。2014年,我從上海回家過年,參加高中校友聚會,當時我去上海三個多月,在上海基本不認識什麼人。
在這次聚會上,我認識了一個學姐,互相加了微信,并且她邀請我加入一個群:“一中”人在上海,群主是劉先生(我老公)。
剛加入這個群,劉先生通知我修改一下備注名,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一點交集都沒有。後來,劉先生要組織群裡的校友聚會,邀請我參加。
我當時當老師,周末都要上課,基本上沒有時間。但就是通過這個機會,我們認識了,經常聊天非常有共同語言,後來劉先生就從我的學長變成我的男朋友。如果我不去這次校友聚會,大概也就錯過了劉先生。
我和劉先生交往一段時間後,他同學要聚會,允許帶家屬。我那天去公司加班,加班後,又趕過去的。
這次聚會上,我認識了劉先生的同學萬先生,單身,我覺得人很不錯,把我的好閨蜜介紹給了他,兩個人明年6月份結婚。
2
在學生時代,我們對身邊的同學認識隻是一個很小的方面,而畢業後,大家走向社會,相逢之後對彼此的印象會有很大不同。
女同學,高中的時候,都很土,而參加同學聚會時,往往打扮的非常漂亮,風情萬種,更加妩媚。男同學,尤其我們理科班,都比較悶騷,讀書時,沒有講過幾句話,而在同學聚會上,突然妙語連珠,談吐流利,非常熱情。
我表姐鄧J和老公小瑞剛結婚,她們是高三同學,在同學會上重逢。班主任和小瑞開玩笑,我記得你當初和鄧J前後位,聽說她還沒有男朋友,你趕快行動呀。
這次聚會,表姐和小瑞留了彼此的聯系方式,回到學校,一直保持聯系。
2008年,四川地震,我表姐在四川大學,當時都在操場睡覺。小瑞這時候,想辦法聯系上表姐,給她最大的支持,就這樣俘獲了美人的芳心。
我一直認為同學聚會、校友聚會等是最好的相親party,因為是同學、校友等關系,會有天然的信任感,大家有共同的經曆,能夠找到很多共同話題。
所以如果你還單身,那就好好收拾一下,打扮的美美的或帥帥的,去參加同學聚會吧,說不準就遇到了自己的姻緣。
3
我也有很多朋友參加了兩次同學、老鄉聚會就不去了,覺得沒有什麼收獲,對這些聚會漸漸就失去了興趣。
我記得高中剛畢業的時候,第一次聚會,去的人特别多,大概50多人,第二次就去了30多人。現在8年過去了,隻剩下10多個人了。我們十幾個人每年都聚會至少2-3次,大家一起吃飯,互相調侃。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我想那些不再參加同學聚會的人,大概覺得真無趣。而我們這群人,覺得真好,畢業這麼多年,還有這麼多好朋友。
我個人認為,各種聚會僅僅是一次聚會,不要期望太高,經營長期的人脈關系,還真不是靠聚會,而是一對一的深入交流。但是我隻要沒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依然選擇去參加聚會。
我每次聽大家講講工作上的事情,家庭中的事情,還是會很受益,至少知道大家是什麼狀态,會面臨什麼困惑。對于自己不懂的領域,我也會請教一些行業人士。
我認為參加同學等聚會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自己的激勵,因為你要見這些好朋友,就想拿出最好的狀态,這些人見證了你青春青澀年華,你不想讓自己過得越來越糟糕,而是想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
還有一些行業内的聚會,我有機會也都參加,哪怕聚會上隻是互相留一下微信,換一個名片。但說不準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合作,就可以直接聯系,進一步深入交流。
人與人之間的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各種聚會,就提供了大家接觸的機會,就像《非誠勿擾》,至于發展到什麼程度,看彼此的緣分。
4
和菜頭說:“能參加老同學聚會的人都是詩人。”我覺得能參加各種聚會的人,心理素質一定是非常好的。
在聚會上,你可能看到追求你的男孩,當年很挫,如今也人模狗樣了。他非常熱情的和你拉家常,而你是不是有一絲後悔呢?可時光倒流,我們肯定還會選那個自己喜歡的,因為那一刻的愛情很動人,這就是青春。
我以前參加同學、校友等聚會,會擔心别人問我現在過得怎麼樣?因為自己剛畢業那幾年,并沒有取得自己預想的成績。我也曾害怕遇到初戀男友,畢竟已經分手了,不尴尬嘛,事實證明所有的預想都沒有發生。
在這樣一次次聚會中,我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好,遇到聊得來的朋友,就多聊一些。如果沒有遇到熟悉的人,依然可以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去觀察周圍的人。我有時候發現,有些人天生是交際花,會活躍氣氛,把每個人照顧的都非常好。
如果你收到同學等聚會的邀請,碰巧沒有什麼事情,就去參加吧。不過也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參加同學聚會,會參加驢友、戶外活動等聚會。
總之,我們作為社會人,偶爾參加一些聚會,拓展一下自己的圈子,不會有什麼壞處。我們采取開放的态度對待任何事情,說不準就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吃在四海八方# #紅紅火火過大年##情人節#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并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