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待身邊的每一種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比如說生死之事,認為人在死後有靈魂,夠去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因此,要好好安葬他們,這也算是為一生畫上了一個句号,更是對亡者的尊重。
另外,我們在古裝劇中也會經常聽到一句台詞:“某某不愧是巾帼英雄,讓人佩服。”巾帼這一詞,實際上,這一類的女性不僅在電視劇中存在,真正的古代曆史裡也并不缺少真正的巾帼英雄。比如說婦好,她是中國曆史上首位有據可查的女将,生于商朝,是當時的軍事統帥,也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後。
身份雖然尊貴,但她曾經多次接受了商王征集兵員的命令,征戰沙場。武丁對她既喜愛又欣賞,在她去世以後,武丁非常悲痛,追谥為“辛”,商朝後人雖然知道她已不在世上,但都會尊稱為“母辛”。可見婦好在人們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巾帼現在指的是一些大有作為的女性,連男性也會對她們生出敬佩之情。原意是指婦女用的一種頭飾,巾帼的形狀寬大似冠,内襯金屬絲套,或者用那種削薄的竹木片紮成。在外圍,再包裹上一層長巾,然後戴在頭上。可以随時取下來,也能随時帶上。早在先秦時期,帼就已經出現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男女都可以戴,到漢代時才成為婦女專用。
那古人為何不要稱婦女為“巾帼”呢?這還得從三國時期開始說起,當時魏蜀兩國正在打仗,諸葛亮作為蜀國的軍師,數次向魏國統帥司馬懿發出了挑釁,可人家卻始終絲毫不動。為了激怒對方,諸葛亮特地讓人送去了一套“巾帼”給對方,沒想到司馬懿沒有上當。從那個時候開始,巾帼就已經是女性的一種代稱。
巾和帼都帶着巾字,指和女子的布有關系,也都是女性專用的物品,所以古代用“巾帼”來稱呼女子。古代一些貴族婦女在祭祀或者慶典時,也會佩戴上“巾帼”,因為巾帼做工和用料都很講究,價格也比較昂貴,一般婦女也是戴不起的,所以,大家便把婦女中的佼佼者成為“巾帼”,後來,巾帼英雄到了近現代,也是褒義詞。不得不說,“巾帼”這兩字還是很符合女子的形象,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