襻膊其中一種系法的演示圖
南宋佚名《補衲圖》局部,圖中右立之人在幹活時即使用了襻膊
歡迎掃碼加入北青副刊國學群,與作者互動
我們上期聊漢服特征的文章中,提到漢服的衣袖比較長而寬大。估計大家會比較好奇:我們的古人穿着這樣寬大的袖子怎麼幹活呢?其實,古人不同的服裝是有各自的功能性的。這類衣袖較為寬大的服裝,一般用于禮儀性場合,或者文人們日常讀書時穿着,并不需要勞作;而當人們需要勞作的時候,則會選擇衣長和袖長都比較短窄的衣服。而且古代的人們在日常勞作時,一般會挽起袖子,或者用襻(pàn)膊把袖子綁起來。
比如當下熱播的電視劇《夢華錄》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由柳岩飾演的三娘,用襻膊系住袖子做點心的場景。說到這襻膊,又稱為臂繩。早在漢代,中國人就用襻膊來綁住袖子,以便于各種勞作,這從一些漢代的陶俑、畫像磚這類相關的出土文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古人以襻膊束綁衣袖的痕迹。
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宋百馬圖中馬夫》中寫到“宋人記廚娘事,就提及當時見過大場面的廚娘,用銀索襻膊進行烹調。可知它是宋代勞動人民為便于操作而發明的通用工具。特種的才用銀練索,一般大緻不外絲麻做成”。從文物、文獻資料上看,尤其在宋朝,襻膊使用得更加廣泛。宋朝人周密在其著作《武林舊事》中就多次提到“襻膊兒”,如《武林舊事》卷六記南宋杭州小經紀約有百八十種,包括各種小商販和雜手藝工人,内中即有“襻膊兒”一種,指沿街專賣這種用具并兼修理的手藝人。這種“襻膊兒”在宋代已經形成一種職業,可見其普及性與用途之廣!
這襻膊本質上就是一根繩子,除了可以綁住衣帶、袖子,在需要系住其他物品時,随時可用。比如:樵夫砍柴時發現繩子不夠用了,也可以用襻膊束柴;或者有的婦人為了帶孩子方便,也用襻膊将孩子與自己系在一起;還有在買東西時,如果忘記帶口袋或包袱,也可以用襻膊來綁束物品,以便于攜帶;甚至在面臨絕境時,還可以用襻膊作為逃生手段,電視劇《鶴唳華亭》的女主角陸文昔,在劇中就用襻膊作為綁帶逃出了王府。古人這種用一根繩子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的很方便!
另外,關于襻膊的系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上面的宋代人物畫像中有把襻膊做成兩個環套住胳膊,中間挂脖子的;也可以用襻膊從裡到外的穿過衣服,最後在服裝外側綁結住;也可以挽起袖子,直接在服裝外面綁系住衣袖。
過去,我們在《聰明的一休》《千與千尋》這類日本動畫和影視劇裡,經常可以見到劇中人用襻膊系住衣袖的裝束,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來自于日本的産物。但當我們仔細地看一下我們中國的古代文物,則會發現這其實是我們中國人的原創發明,隻是被他國學習借鑒了而已。
時至今日,這種用襻膊綁住衣服的方式,雖然比較少見了,但也依然在使用。近幾年的時裝秀上,也出現了類似襻膊這種服飾元素的使用,使這一古老的發明煥發了新的時尚生機。
文并供圖/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