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河微瀾
最近偶然讀到清朝乾隆年間詩人袁枚的著作《子不語》,記叙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今天山東濟南一帶,有一個有錢人,家中錢财無數,可是其為人十分摳門,附近的百姓無人不曉,有人暗地裡給他起了個外号“鐵公雞”,意思是他很小氣,一毛不拔。
一天,這個有錢人想要納妾,但他向媒婆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小妾要有出衆的外貌,可隻能索取少得可憐的聘禮。沒過幾天,媒婆領着一個女人來見富人。這個女人一點聘禮也不要,隻求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了。有錢人喜上眉梢,很快就把這個女人娶回家做了小妾。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有錢人照例去檢查他珍藏的金錢和寶物,卻發現倉庫裡空空如也。有錢人經過細緻嚴格的審問後才弄清楚,他新納的小妾竟然是他過去的一位舊房客。當初,有錢人認為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将她攆出了家門,而這個女人之所以會不要聘禮就同意做有錢人的小妾就是為了回來報複他。她悄悄地把有錢人積攢的金銀财富一一偷走,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鐵公雞”并不鮮見。
記得我在濟南讀書時,一到周末,老鄉或者同學們會三三兩兩地去到市區玩,有一個同學,每次登上公交車前,都會說:“我沒帶零錢”,其他同學隻好替他拿上。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我發現他是故意不帶零錢,或者帶着,就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那時候的車票, 記得是幾分錢,他的算計可能是,我要是掏錢,就不能光掏自己的,還得把大家的一起拿上,舍不得。
我參加工作後,老員工還時常給我提起一個“鐵公雞”的故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平原縣恩城銀行有個副主任,就是有名的“鐵公雞”,主要體現就是一點:上面來人檢查工作,都是在單位吃飯,幾個主任湊飯菜。所謂“湊”,就是你帶根黃瓜、白菜心、花生米,他買塊豬臉肉,喝點60多度的白酒。這個副主任每次都會在大家聲言帶什麼過來的時候,千篇一律的慷慨道:“我那還有一頭蒜!”
時間久了,人們不等他發聲,都會督促說:“快,回家拿你那頭蒜去!”其譏諷貶斥之意不言自明。
來而無往非禮也。
附原文:
濟南富翁某,性悭吝,綽号“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忽呼媒納妾,價欲至廉,貌欲至美,媒笑而允之。未幾,攜一女來,不索價,但取衣食充足而已。翁大喜過望,女又甚美,頗嬖之。
一日,女置酒勸翁曰:“君年已老,需此多錢無用,何不散之貧人,使感德耶?”翁大怒拒之,嗣後且防之,慮其花費。如是者半年,啟其所藏,已空矣。翁知女所竊,拔刀問之,女笑曰:“君以我為人乎?我狐也。君家從前有後樓七間,是我一家所居,君之祖父每月以雞酒相饷,已數十年。自君掌家,以多費故罷之,轉租取急,俾我一家無住宿處。懷恨在心,故來相報耳。”言訖不見。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