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生活方式與人類健康以及壽命息息相關。包括吸煙、過度飲酒、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和肥胖在内的多種不良生活習慣,會引發多種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謝疾病等,從而增加死亡風險。
而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可以說是我國居民生命健康最大的威脅。
根據估算,我國現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壓患者)人數高達3.3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村、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病分别占據46.74%和44.26%,平均每5例居民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同樣地,癌症是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民死亡第二大原因。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發表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450萬例,死亡300萬例,是全球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
顯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發生對于延長人們的壽命非常重要。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李立明、呂筠與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趙麗雲合作在《柳葉刀全球健康》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通過對50多萬人的生活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30歲時隻需要遵循五種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過度飲酒、積極運動、健康的飲食、保持健康的體型就可以延長近10年的壽命。
具體而言,這五種健康生活方式分别是:
不吸煙:從不吸煙或不是因病戒煙;
不過度飲酒:不飲酒或輕中度飲酒,男性<30g酒精/天,女性<15g酒精/天;
積極運動:在特定年齡組中,運動超過平均水平;
健康飲食:吃新鮮蔬菜、水果、每周吃紅肉1-6天、吃豆類≥4天、吃魚≥1天;
健康體型:BMI為18.5-27.9,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強調預防太瘦或太胖和腹部肥胖。
當然,人類有選擇生活的自由,我們無法要求所有人都能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可選擇的範圍内,我們應盡可能地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選擇新鮮的食物、選擇合适的代步工具、遠離不必要的應酬等等。畢竟,長期堅持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為了量化中國人群綜合生活方式因素與預期壽命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系統收集了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中近50萬人的數據,同時還利用了《柳葉刀》雜志(The Lancet)上發表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 2015)和中國營養健康調查 (CNHS, 2015)的數據。
其中,共有33萬名參與者具備至少3個低風險生活方式因素,13.5萬名參與者至少具備4個,9767名參與者具有全部5個低風險生活方式因素。研究人員注意到,一般而言,年輕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更有可能采取低風險的生活方式。
在對這近50萬人進行了11.1年的随訪後,人們共發現了42496人死亡。其中,16257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4069人死于癌症,3332人死于慢性呼吸道疾病。與擁有0-1個健康生活方式的參與者相比,遵循5個健康生活方式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62%、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63%、癌症死亡風險降低53%、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降低70%。
當對5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發現,擁有0-1個健康生活方式的參與者在30歲時,男性的預期壽命為41.7年,女性為47.3年。相比而言,擁有5個健康生活方式參與者在30歲時,男性的預期壽命為50.5年,女性為55.4年,即分别将延長8.8年和8.1年。
此前已有多項針對歐美國家的研究證明,吸煙、過量飲酒、體力活動不足、不健康的膳食習慣、肥胖等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多項研究證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延長人類的壽命,且改善生活質量。正所謂“運動能醫假病,醉酒難解真愁”,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