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後,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美國大杏仁”這個幹果。但在2015年以後,美國大杏仁就逐漸很少聽到了。不是美國大杏仁沒有了,而是它改名字了!
美國大杏仁的新名字叫“巴旦木”,由波斯語“Badam”而得來。在我國,巴旦木的産區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新疆。新疆在唐朝時期已經引入了巴旦木。1990年的時候,美國巴旦木進口到我國市場,由于外觀非常像個頭比較大的杏仁,被一些果商和消費者叫成了“美國大杏仁”。
Badam
由于很多商家用巴旦木來冒充杏仁來賣,引起了許多消費糾紛,2012年的時候,我國和美國相關産業協會互相商量着,對“美國大杏仁”這個進行強行改名,以免造成消費糾紛。有數據顯示,在2015年的時候,90%以上的“美國大杏仁”都已經改名為“巴旦木”,商超、電商平台、媒體宣傳上,都已經把巴旦木作為了統一用名。
巴旦杏
這是果類産品第一次強行改名的。改名後,巴旦木的銷量受到了影響,相當一段時間内銷量有下滑,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名字改得好,改得對,我認為車厘子與大櫻桃、菠蘿與鳳梨、葡萄與提子、猕猴桃與奇異果等都應該借鑒一下。
巴旦杏圖示
原來你就叫巴旦木啊什麼是巴旦木?一些消費者會很輕蔑地說一句:“巴旦木不就是杏仁嗎?”除了名字外,巴旦木與杏仁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巴旦木的果實叫巴旦杏,但它真不是杏,而是一種桃屬果樹,叫扁桃。
扁桃是桃屬中單獨的一個物種,與其它桃不是一個物種。巴旦木與桃的關系也更近一些,應該說是親兄弟。
在我國,新疆地區在唐代的時候已經引入了巴旦木,但實際生産上,巴旦木一直産量比較低。世界上主要栽培巴旦木的地區是美國的加州地區,巴旦木的産量為世界之最。其次是地中海地區。這兩個地區的巴旦木産量加起來就已經占世界大多數了。
我國新疆巴旦木産業化是在美國巴旦木進入我國後,迅速興起的。在“美國大杏仁”來到我國之前,新疆地區就已經有了“巴旦木”的叫法。這也是為什麼把美國大杏仁改名成巴旦木的一大原因。
名不正則言不順。有時候,亂七八糟的名字會讓消費者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短期來看,帶個“美國大杏仁”會讓人覺得洋氣;但長期來看,這樣誤導市場不會占什麼便宜。因為很多人沒有考慮産業競争的因素,今天你叫“美國大杏仁”火了,明天就有人敢把大櫻桃叫“智利大仙丹”,後天就有人敢把牛油果叫“牛魔王大力丸”。
反正就是編名字呗,誰TM不會呀?
巴旦木開了一個好頭巴旦木的改名是開了一個好頭的。2012年的時候,可能還有很多消費者覺得改名字沒有什麼必要。但如今看看一些市場上的名字亂象,可以看出來“正名是一個非常好的作法”。
我國新疆的巴旦木産業發展較快,也得益于這一次改名。如果巴旦木的名字一直叫“美國大杏仁”,始終帶着進口幹果的标簽,那國内的巴旦木是不是會一直被消費者诟病成“冒充美國大杏仁”呢?
這與車厘子同樣,由于“車厘子”這個音譯過來的洋名字,一些消費者始終不承認“大櫻桃就是車厘子”,這也讓國内的産業受到了一定影響。有人說,不就是一個名字麼?關鍵好吃就行。
好話都是這麼說的,但實際生活中往往一個細節就會影響大局,并不是那些多麼高大上的東西會決定一個事物的成敗,簡單又普遍的小細節或許更能影響事情的成敗。比如,我國以前大量進口過椰棗,又叫海棗,是中東地區國家的果品。但這麼多年了,椰棗在世界市場上比較火爆,但在我國一直都不溫不火。
以前,在椰棗中就有一個謠言,說“吃椰棗會引起肝炎”之類的。不能說椰棗之所以火不起來,是完全由謠言影響,但謠言至少起到了一個引子的作用,尤其是在一個新果品剛剛推行的時候。不得不重視這些細節。
嚴重依賴進口的高價幹果巴旦木的價格高昂有兩大原因,一個是我國不是巴旦木生産大國,但卻是巴旦木消費大國。
在2014年以前,巴旦木是嚴重依賴進口的一個幹果。我國巴旦木的消費量是巨大的,但巴旦木的産量則極低,一畝巴旦木産量低的有的在50-70公斤,稍微高點的也就120-150公斤。我國的巴旦木之鄉、最大的巴旦木種植産區—新疆莎車縣的2020年巴旦木總産量沒有超過10萬噸。其它地方則更少了。而美國加州的巴旦木總産量在2020年達到了136萬噸,
在巴旦木消費上,目前消費市場上大多數都是依賴進口來滿足消費需求的。
不過,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巴旦木在我國已經有了更大規模化的栽培,産量也在大幅度的年年上漲,巴旦木的價格自然也會逐漸降低下來。
另一個原因是,巴旦木這類幹果的加工成本、炒制成本都比較高,需要機械和人力來進行加工。與巴旦木同類的幹果,比如碧根果、杏仁、核桃等幹果的價格也都不低。幹果價格較高,在我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最後,對于其它水果或者幹果來說,巴旦木改名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做法,希望更多的水果或者幹果可以借鑒一下巴旦木的做法。追捧名字,亂起名字,都不利于市場發展,也處理不好與消費者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