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都知道,一條西大街,一條東大街,一座鐘樓,這裡堪稱西北半部商業史,至今還樹立着多個商業體。
但随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西安建成區面積已經逼近1000平方公裡,多極多中心化的模式正讓城市外圍崛起越來越多的商圈。接踵而至的便是城市人口、商業資源、商業客源的快速倒流,而互聯網、疫情,這些關鍵詞更加劇了商業變革進程。
就在這幾天,網傳鐘樓中環銀泰申請破産清算,悅君多方核實,确定西大街銀泰百貨即将于本月底撤出,我們似乎可以預見,鐘樓商圈正變的越發艱難。
曾經的西安時尚之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論西大街、還是東大街,都擁有超強的商業價值吸附能力,不僅僅因為居于核心老城區,而是形成規模最早、發展曆史最久,是逐漸向周邊輻射形成的商業聚集區,以鐘樓為核心,客流、物流、信息流一直都很豐沛。
所以,彼時銀泰首店誕生于此,相當于含着金鑰匙而生,引起業界矚目。
商場于2007年開業,選擇古香古色西大街,距鐘樓僅300米,營業面積3.8萬平米,雖然比較迷你,但高峰時期年銷售額依然能達3.5億。銀泰選址西大街,是銀泰布局西北的第一步,但因其坐落鼓樓正對面,曆史風韻與現代商業的視覺沖擊,相比較全國其他城市的銀泰項目而言,顯然更富特色。
要說明的是,由于開業時間較早,鐘樓銀泰依然是接管物業的商業管理模式,并非像當下諸如華潤、恒隆、九龍倉這類企業自持物業,自行設計的購物中心,這種老舊的百貨模式,也注定了發展方向。
彼時大衆對銀泰最為喜愛的,還是商場是一座富有國際化審美的建築,傳世風華與現代創新的碰撞、重組與融合,更好的展現出了西安城市時尚的一面。
品牌也不敷衍,像是曾經開出的ZARA,2000平米的店面規模達到了旗艦級别,作為當時的西安首店,開業當天就創下數十萬的營業額。還有喜多屋,開創了西安高客單價自助餐的新篇,美妝品牌絲芙蘭,都賺足了眼球。
開業十五年來,西大街銀泰給西安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時尚回憶”、“消費故事”,相信企業閉店,也有自己更佳的選擇,因為相距幾百米之外,尚且還有銀泰百貨開元店。
不過,十五年的陪伴,确實難說再見。
超大城市的多中心化
其實按照長遠計劃,不論是銀泰,還是西大街,是完全可以達到巅峰的,但是核心商圈卻一再的“滑鐵盧”。
過去3~5年,是西安城市的快速擴張時期,這決定了城市發展的重點是版圖的延伸,也造就了諸多新型區域商圈的崛起機遇。
城牆範圍内閉店商業體 制圖©悅西安
2018年對于西安商業市場而言,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商業地産在這一年如雨後春筍般勃發,大悅城、大融城、MOMOPARK、西安SKP、華陽城、高新大都荟、大華1935......
這些動辄10萬平米、20萬平米的大體量購物中心下餃子般亮相,給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沖擊。
從結果現象看,西安城市原始商業物理界面徹底打破,形成以鐘樓南門為引導,小寨、高新、曲江、經開、西鹹、浐灞為骨幹,甚至包括三橋、龍首、紅廟坡、紡織城、錦業路、太華路等多個區域商圈為支撐的商圈發展布局結構。
直至2022年,西安大大小小購物中心達到了110多個,而不論是鐘樓、東大街、還是西大街,商場則越來越少。解放路大商新瑪特百貨、東大街百盛百貨、北大街大洋百貨、西大街民生百貨、西大街百盛百貨、北大街民生百貨、南大街世紀金花百貨、群光廣場,如果算上西大街銀泰百貨,這已經是閉店的第9家了。
商戶已經開始撤場
如今,即使是周末前往東西大街,往日的繁華和時尚感也已經悄然退去,核心地段尚且如此,别的地段更是不用多說。
百貨太多,地标購物中心太少
相比于其他城市,西安的商業氣氛濃郁,出成績難度并不大。縱觀西安各商業商圈成功曆程,都離不開開放程度高、眼光超前、品牌稀缺、交通方便這幾大因素,再加上消費者的從衆心理,一個名聲凸顯、人聲鼎沸的消費場所就會誕生。
鐘樓商圈的問題,恰恰就是與上述幾大因素南轅北轍。
其一,基本沒有頭部開發商,少了那條“鲇魚”。我們來看看同等量級的省會城市,核心商圈都是什麼商業作品?長沙IFS,25萬平米商業航母落在長沙五一廣場;武漢市中心一個取水樓商圈,就雲集了恒隆廣場、K11、萬象城,體量都超過了10萬平米,成都更不用多說,IFS和太古裡就位于春熙路。反觀西安,核心商圈均為九十年代感官的百貨大樓,城牆内閉店9家,8家都是百貨商場。
其二,地塊切割太小,體量難以支撐現代消費需求。規劃層面,整個區域的地塊都切割太小,加上老城保護容積率有限制,導緻很難有符合現代人消費需求的大體量購物中心誕生。這也意味着沒有更多現代硬件設施來支撐,在群光廣場開業之前,這裡甚至沒有現代化的停車場。
西安商圈分布 制圖©悅西安
而商圈發展初期的大量散售項目,更是一言難盡,部分商戶“一把摟買賣”,消費環境也使商圈美譽度大打折扣。
其三、超大城市效應,外圈層商圈虹吸。城市外圈層的虹吸效應,無論怎麼翻新,還是趕不上外圈層新建項目的“白紙好作畫”,小寨、高新、經開、曲江,甚至沣東、三橋、浐灞......幾乎每一個區域都有不止一個商業體,都有自己的商圈。随着時間遷移,不斷給多個外圈層區域、闆塊的經濟帶來投資刺激,人口、商業、産業、功能全部多中心化,西安的商業中心、産業中心不再是這了,那麼,不複當年是闆上釘釘的。
需要強調一下,西安目前在明城牆以内不再新增居住用地,并且嚴格限制容積率,沒有一定體量的常住消費人群作基礎托底,注定了是無法承載1500萬人口城市的中心商圈全部職能。
不是我們不明白,而是西安變化太快,老城内商圈的浮沉,也證明了西安這座城的經濟發展,人們可以有更多樣的生活選擇。
不過,商業發展是一個各種優勢要素疊加的過程,鐘樓商圈的區位優勢,包括文化創意資源、曆史沉澱資源,也是其他商圈不具備的。待疫情緩和,商圈作為重要的旅遊中心,因目前窘境就大肆唱衰也是不必。
對于老城來說,關鍵在于能否利用各種優勢來充分整合現有的資源,把有限的存量空間範圍内,通過優化城市結構,來實現增量擴容。如果能夠抓住城市更新、“中優”這一有利因素,把現有資源得到進一步的兌現,相信定會不負時光,成就自己的光輝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