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把“套利”當做一個底層思維模型,認為一切商業,本質都是發現價值被低估的 point,都是“套利”。而好的商業模式,是“可重複的套利”。
例如,最近很熱的“Shiru Cafe”,把店開在常青藤大學旁,通過“免費咖啡”為贊助商收集學生的個人信息,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就是人力資源上的套利。
又例如,亞馬遜不顧高額運費帶來的虧損,堅持推出 Prime 會員計劃,直到“神奇飛輪”轉起來,就是平台經濟上的套利。
還有 Airbnb 創業時,許多投資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讓陌生人住進自己的房子,于是錯過了投資 Airbnb 的大好時機。現在 Airbnb 估值 300 多億美元,這是共享經濟領域的套利。
淘寶同理,誰願意從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手裡買東西呢?但是淘寶看到了電商被低估的價值,從中套利。
除了 Think out of box,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套利點呢?
我們來看看西西弗書店和商業地産的例子。
近年實體書店、線下零售受電商沖擊很大,可是西西弗書店成了各個城市的網紅,還保持了平均 12 天就開一家新店的擴張速度,為什麼呢?
最常見的解釋是,西西弗将自己定位為“多元化經營的文化空間”,店内配備免費閱讀區、自營品牌咖啡等,即使顧客沒有買書的想法,也能因其他因素留下來。
西西弗創始人金偉竹說:“2008年~2011年,是實體書店最艱苦的3年,當時的中國剛剛迎來高成本時代,書店死亡大都因為成本過高,加上互聯網對傳統市場的沖擊,非常難熬。”
但更加難熬的還有另外一群人:商業地産開發商。
從“套利”角度看,西西弗模式就是一句話——購物中心的租金讓利。
出于對招商引資、拉動經濟、提升土地價值的考慮,地方政府喜歡開發商建商業,而開發商們投其所好。典型如萬達,左手拉着沃爾瑪,右手綁着五星級酒店,從地方政府那裡'套利'拿到了很多位置好、地價低的土地。
購物中心一旦散賣就死了。整體持有的話,靠租金收入,往往需要養上數年,熬不起。怎麼辦?
還是以萬達為例,除了政府喜歡的購物中心和五星級酒店,整個項目裡的現金流來自住宅和街鋪,然後利用“白撿回來”的購物中心等商業向銀行貸款,滾動發展。(或者忽悠大戶接盤,要麼直接把商業樓宇打散賣掉;要麼拿一部分出來賣掉,先把滾動開發資金套出來)
這是開發商的“套利”。
有了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和五星級酒店,就能拉高周邊的地價。
這是地方政府的“套利”。
但不巧的是,70% 的商業地産都是虧損經營。于是,在各自的“患難”中,購物中心與西西弗書店一見鐘情,為了吸引流量,用極低租金吸引西西弗這樣的優質店面。而西西弗也借此套利機會,隻在大型購物中心開店。
實體書店“集體死亡”,原因是門店租金。租金占到成本的20%以上,基本就要虧本。
西西弗能将這一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下。2014年開在深圳萬象城的店甚至直接免租!
如何與商業地産商相互寄生?
出于人流、文化、親子方面的考慮,購物中心給優秀的實體書店抛來繡球,給出“零租金、裝修補貼”等優厚條件。
購物中心得到的是“形象工程”,文化品牌,精神高地,多元業态互補,更高層次的目标人群,更長的滞留時間,關聯消費等等。
而西西弗書店獨創了“物理書店+閱讀體驗+書友會+信息交流”的平台,店内配備了免費閱讀區、自營品牌咖啡等,即使顧客沒有買書的想法,也能因其他因素留下來。
西西弗跳出了“書商思維”,将自己定位為“多元化經營的文化空間”。非常在乎空間氛圍,比如設置閱讀區,提供沙發、椅子、甚至鼓勵你抄書。某種意義上幾乎重新定義了書店與消費者的關系。
“從市場來看,有‘讀’才有‘買’,你站在書店裡讀十本買一本,那也是生意。我們店員不會因為讀者買不起書而另眼相待,在這個情懷爛大街的時代,我們推動大衆閱讀的初心還是在的。”
“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兩大協作品牌是每家西西弗書店的标配。書的空間占比80%,咖啡吧座占比15%,創意雜貨占5%。
圖書、咖啡、簡餐、音樂、藝術、健身、創意産品,還有舉辦讀書會、講座、簽售會等店内活動,以多元化的經營對整體盈利構成支撐。
加缪與西西弗神話
會選好書的西西弗既學習了亞馬遜的推薦系統,又實現了網絡書店所不具備的“翻翻看”和“馬上帶回家”。
尤其是,西西弗書店也符合我所說的互聯網時代的“出趟門目的地”之要求。
定價權=願景 商業模式 專業
沒有定價權,就沒有套利機會。
本質而言,這家有二十年曆史的書店,其議價權來自于多年的耕耘所累積的深厚底蘊與專業功力。
而西西弗書店抓住了購物中心需要‘形象工程’這一機會,從2009年起隻選在大型商超和購物中心,解決了“租金貴”這一核心難題。
如果說,一部分購物中心是開發商套利的副産品,那麼,快速崛起的連鎖實體書店,某種意義上也是從購物中心那裡套利的結果。
獲得購物中心青睐的實體連鎖書店,還沒開業已經“賺”到了租金,别的競争對手如何比拼呢?
不過,在西西弗書店的例子中,西西弗、商業地産開發商、地方政府都有套利,那麼誰被套了呢?
答案是,那些沒有獨特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的線下零售店(以及他們的房東)。
所以回歸本質,有價值的還是待開發的商業模式,和待完善的用戶體驗。
商業并非一個零和遊戲,但也是此消彼長的。背後總有殘酷的淘汰與财富轉移。
所以,我們是套利者,還是被套的人?
,